玄烨
【注释】宁远:今山东滕县。孤城:单薄的城池。巨野:指鲁地,这里泛指平原旷野。西征:泛指边塞战事。荆榛:丛生杂树,比喻乱兵。鸣:报晓。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前两句点出地点是“孤城”。后两句描写景物。首句点出“孤城”。第二句用“旧烈”点明诗人对往事的回忆。“破垒”“荆榛”说明战乱之久。“村鸡向晓鸣”,写出了黎明时的情景。这首诗写得朴素自然,没有华丽词藻,却很耐人寻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1) 西风:秋风。长林:茂密的树林。 木叶:树叶。雨声:落叶声。 (2) 起视:抬头望去。山月:指月亮,这里指月亮的倒影。浮云:飘动的云彩。 缕:线,丝。 【答案】 西山驻跸夜闻秋声 西风吹长林,木叶响如雨。 译文: 西风劲吹着茂密的树林,树叶随风发出沙沙的响声。 赏析: 首句“西风吹长林”,点出时间、地点和季节;第二句“木叶响如雨”,写秋意之浓
【释义】:苍松卧如龙,蜿蜒鳞鬣古。肤寸起山云,用汝作霖雨。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苍松的赞美,诗人以苍松喻人,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抱负。全诗语言质朴,意境高远
【赏析】 此诗为作者应诏而作,以咏中泠水。据《南史·循吏传》载:“晋安太守刘助,字孝庆,吴兴武康人。少好学,明解典故。……尝至中泠泉,因酌水咏曰:‘甘雨降时天下润,我今得饮中泠水。’”这首诗就是仿效刘助的作法。 首句“缓酌中泠水”,是说慢慢品尝中泠泉水的味道。中泠水即中泠泉,在今浙江德清县。中泠泉有二:一在德清县城东,名东中泠水;一在县西南,名西中泠水。诗人取其东者,故题作《试中泠泉》。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菊:指菊花。 不与繁花竞:不跟百花去争妍斗艳,比喻自己清高自持。 寒苞:指菊花初开未盛时的花朵,苞是指花骨朵。 晚更香:傍晚时分更加芬芳。 数茎偏挺秀:几枝独傲挺拔秀丽。 嘉:美。 傲风霜:不畏严寒风霜的摧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观赏菊花时所写,借咏菊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开头两句说:“不与繁花竞,寒苞晚更香。”诗人面对菊花,并不以百花为对手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主旨和情感,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进行赏析。 “半岭黄云合”,写景。描写了一幅山间黄云缭绕的景象。“新凉画角闻”点出时令,是初秋时节,天气渐凉,吹奏起画角之声。“羱羊沙草外”,点明地点。羱羊沙,即细长沙地,沙地之上,牛羊成群觅食;“落日自为群”,写日落时分,落日犹如一群群牛羊,在草原上悠闲自在地漫游。 【答案】
注释: 古北口:古代的北部边界。 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越过险要的古北口,石壁陡峭,地势高峻遥远。 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真正能够依赖的是品德,而不是地理位置的险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地势险要”与“德行高尚”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地理位置的优势是难以凭借的,但是真正能够依靠的还是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地理优势和德行重要性的思考的诗
注释: 沂水:指沂河,在今山东临沂市。 板桥:用石板建造的桥。 缇骑:古代皇帝出行时所乘的仪仗队中的骑兵,这里借指皇帝。 沙岸:沙滩。 野舟:小船。 想像:想到。 二三子:泛指朋友或同伴。 浴沂春暮时:意思是说,想象着春天暮色将尽的时候,朋友们聚集在沂河边,一起沐浴春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通过对沂河水面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相聚时光的怀念之情。
注释:今夜,我对着明月写下这首诗。 明月照耀着中秋佳节,我急忙从海外寄来书信。 自今天上汉宫,万里烟云消散开来。 赏析:诗中以明月、中秋和书信为线索,描绘了诗人遥望远方的思绪与情感。开头两句写明月照耀着中秋佳节,诗人急忙从海外寄来书信。第三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天上看到的景象。最后一句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通过“万里”二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豪迈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月、书信等意象的运用
【注释】 东巡出都作:皇帝东行巡视。 阊阖来天风:指天门开启,天风吹进宫门。阊阖,天门;天风,指天上之风。 玉仗:帝王仪仗。 排双凤:形容仪仗中的两个凤凰。 乔岳耸高标:高山巍峨,耸起高高的山尖。 翠华动:翠羽装饰的旌旗在风中摇曳。翠华,指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皇帝出行的颂圣之作。开头两句写天门大开,天帝之车驾降临,诗人以“阊阖”指代天帝之门,以“玉仗”指代帝王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