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剑空存石,生公尚有台。
爱看山后景,错落野田开。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赏析。

首句“试剑空存石”:剑客曾在这里与敌人搏斗过,但最终剑客没有战胜敌人而失败,剑就留在了这里,成为永远的见证。诗人用“试剑”二字概括了剑客与敌人搏斗的经历,突出了剑客的勇猛无畏,同时,也暗示了剑客最终失败的结局。第二句“生公尚有台”: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的讲经台仍在虎丘山上。这一句的意思是:虎丘山上还留有高僧的讲经台,可以想象当年高僧讲经传道时的情形。第三句“爱看山后景”:诗人对虎丘山后的景象情有独钟,喜欢在那里驻足观赏。“山后景”指的是虎丘山后的景色,即虎丘山后面的景色。第四句“错落野田开”,是说在山后田野中,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像一幅画卷一样展现在眼前。

【答案】

示例一:

译文:曾经在这里试剑的人已经不在了,留下石头作证。还有高僧竺道生的讲经台依旧存在。我热爱欣赏那山后面的美景

,错落的野田如画展开。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游览虎丘时写的。“试剑”是指剑客在虎丘山与敌人搏斗过。“石”指那块著名的“试剑石”。

赏析:“试剑石”三字点出题旨,是全诗的总领。“空存”二字,说明剑客已经不在了;“犹有余韵”四字,既表现了诗人对剑客英勇善战的怀念,又暗含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慨。“生公台”是虎丘山前有名的古迹,相传是三国吴国僧人支谦讲经的地方。“尚有台”意谓“犹有余韵”,表明高僧虽已去世,但他所讲的佛法仍然流传至今。诗人赞美高僧,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生公台”与“试剑石”相映成趣,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内涵。

示例二:译文:曾经在这里试剑的人已经不在了,只剩下一块石头作证。还有高僧竺道生的讲经台依然存在。我喜欢欣赏那山后面

的美景,错落的野外农田像画一样展开。

注释:①《晋书·王献之传》记载,王献之曾在虎丘山前的大岩石上试剑,结果宝剑折断。②“石”指著名的试剑石

。③“犹有余韵”是说尽管王献之已经死去,但他留下的事迹仍使人感到他的英风还在。④“生公台”是虎丘山前的古迹,传说是晋代僧人竺道生讲经的地方。⑤“犹有余韵”是指虽然竺道生已经死了

,但他的讲经声却一直在山中回荡。⑥“爱看”是喜爱、喜好的意思。⑦“开”指自然形成,不假修饰。⑧“错落野田开”是说虎丘山下的田野

景象很美,野田中的景物错落有致。

赏析:①第一句写历史遗迹,第二句写虎丘风景,两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虎丘山色图。②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而来,写虎丘山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虎丘山后景色的喜爱。③第四句写虎丘山后田野风光,表现了虎丘山后自然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