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
春宫曲四首 长门花满月华高,云锁珠帘护碧桃。夜静南宫歌吹发,新声遥奏郁轮袍。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时期宫廷中的景象。诗中以“长门”起兴,象征着失宠宫女的居所,而“月华高”则暗示着夜晚的宁静和美丽。"云锁珠帘"表达了宫廷内的神秘与华丽,同时“护碧桃”则突出了这些花卉的美丽与珍贵。 夜深人静时,歌声开始在南宫响起,“夜静南宫歌吹发”,这里的“歌吹”指的是歌唱与舞蹈,是宫中夜间活动的象征
玉检金泥柱下藏,书成函谷暂徜徉。 流沙一望三千里,遥跨青牛出大荒。 赏析: 此诗以瑰丽的想象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游仙之景,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流沙一望三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遥远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注释:七步文采闪耀如斗牛,暂且挥洒成御风之游。 狂挥大笔题遍瑶京十二楼,犹如天河畔的云彩在飘浮。 赏析:本诗是李白对仙人遨游仙境的一种想象,描绘出了一位才子挥毫泼墨,尽情挥洒才华的情景。首句“七步文章焕斗牛”,形容其文采出众,才华横溢;次句“遮须聊作御风游”,则是诗人以御风而行的仙人自比,表现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具体描写了诗人挥洒才情的场景:他如同天上的飞仙一般,挥动着手中的巨笔
诗句原文: 芒砀秋空映赭袍,龙光云气与天高。 五湖何处无明月,斫竹南山坐钓鳌。 译文: 秋天的天空中,芒砀的山峦映衬着红袍的颜色,龙的光辉和云气高高地升腾在天空。五湖之畔,无论何处都能看到明亮的月光,我坐在南山上用竹子制作的工具钓鱼,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注释: - 芒砀(máng dàng):形容山势高耸入云。 - 赭袍(zhě póu):朱红色的衣服,这里指穿着红色的官服。 -
【注释】: 目断长安——目光已断,即望眼欲穿。长安:指唐朝首都长安。汉使:指汉朝派来的使者。五云: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之地常生五色之云,这里指蓬莱仙岛。龙沙:指沙漠。三千里:极言距离遥远。紫台:皇帝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宫女对远在异乡为君王而不得归的丈夫的怀念之情。首句写思妇望眼欲穿,盼望汉使到来;次句写不知何处有蓬莱仙岛,暗寓对丈夫思念的无限遐想。第三句写沙漠月色如画
诗句:玉阶草色上窗纱,深锁葳蕤隔翠华。 译文:春风吹过,玉阶上的青草覆盖了窗纱,那深深的绿意仿佛隔绝了外界的繁华与喧嚣。 关键词解释: - 玉阶:此处指华丽的玉石铺设的台阶,暗示着高贵和尊贵的地位。 - 草色:形容青翠欲滴的草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窗纱:古代用来遮挡阳光、保持室内凉爽的一种布艺,常用于窗户装饰。 - 葳蕤(wēi xī):形容枝叶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深绿的草。
【注释】: 调鞭徐傍夕阳亭,绣箙雕弧架雁翎。调:调转马头,让马儿慢慢行走。 调鞭徐傍夕阳亭,绣箙雕弧架雁翎。调:指调转马头。绣箙(fú):用锦绣装饰的箭筒。雕弧:用象牙雕刻的弓箭。架雁翎:把箭搭在弓弦上准备射箭。 夹路万人齐指处,碧天遥堕海东青。夹路:夹杂在一起。指:指着。碧天远去,坠落在海东青。海东青:一种名贵的猎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打猎场面的诗,描写了一位将军在黄昏时调转马头慢行
春宫曲四首 昨夜春风拂苑墙,三千南内斗红妆。 朝来凤辇花前过,报道君王入上阳。 昨夜春风拂苑墙,一夜何处剩凄凉。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宠旧爱皆成空。 赏析: 《春宫曲四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以汉喻唐,深刻揭示了唐代宫廷中失宠宫女的哀怨与统治者沉溺声色的生活。这组诗通过描绘汉武帝宠爱卫子夫的故事
【解析】 “五陵”是汉代的五个皇族陵墓。“玉勒”代指骑士。“意气骄”是说骑士得意洋洋,踌躇满志的样子。诗人以“玉勒”代指骑士。“落日万家春草外,呼鹰遥过灞陵桥。”长安城郊,春天来临时,草木萌发,万户人家在夕阳下散居在绿野之间。这时,远处传来一声声高亢的呼鹰声。“灞陵桥”是长安东面的一座桥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的地方。 【答案】 译文: 京城郊外的五陵上,刚刚消融的雪还在
注释:我少年时在平康巷的归路上,天已黄昏。我走下马来,让青丝长袖拂动着我白玉尊中的美酒。一曲《菱歌》后,我便挥袂而去,月光照映下,我打扮整齐地站在期门等候着心上人的到来。 赏析:诗写一个年轻男子在傍晚时分与情人分别的情景。诗人在平康巷中骑马归来,已是傍晚,他下马后,让青丝长袖拂动着白玉尊中的美酒,举杯畅饮,一曲《菱歌》唱罢,他便挥袂而去,月光如水银般洒满他的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