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
夏日与诸子同席于郭鸿胪池亭,分韵得“凉”字。 背日山堂午,含风石径凉。 中午时分,阳光斜照在山上,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石径上,令人感到凉爽宜人。 闲来松桂下,各把芰荷觞。 闲暇无事的时候,我来到松树和桂花树下,大家各自拿起酒杯,畅饮起来。 地称南州隐,天容北海狂。 这里的土地被形容为隐居之地,天空则被描绘成狂放不羁的形象。 坐深渔唱发,白眼对沧浪。 听着渔民的歌声,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首诗出自《赠吴隐君》,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座中赠吴隐君 注释:在座中赠送给吴隐士的礼物。 译文:在座中将礼物赠给吴隐士。 2. 梵刹金银布 注释:佛寺,用金银装饰。 译文:佛寺内金银装饰得十分华丽。 3. 人天下夕阳 注释:天下,指人间;夕阳,指太阳落山的景象。 译文:太阳落下,照亮了人间。 4. 菩提千界净 注释:菩提,佛教用语,指觉悟;千界
题画 其三 一钵复一鉼,相随不知老。 苍苍太白峰,落叶秋多少。 注释: - 一钵复一鉼:指的是诗人手中的笔和墨,象征着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 - 相随不知老:形容笔墨陪伴着诗人,仿佛它们永远年轻,没有衰老的感觉。 - 苍苍太白峰:指的是著名的太白山,以其苍翠的山峰而闻名。 - 落叶秋多少:描绘了秋天落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赏析:
寿柳封君 紫气东溟日夜悬,琼楼春色照华筵。 簪缨世袭河东后,纶綍新传渭水前。 桂树一株偏倚月,桃花千度不知年。 谁论五马人生贵,屈指青鸾绛阙传。 注释: - 紫气东溟:紫色的云气从东方升起。 - 簪缨:古代官员头上插着簪子,腰间系着印绶,表示官位和身份。 - 世袭:历代相承,继承家业。 - 纶綍:用丝织品制成的绳索或布条,这里指皇帝的命令或圣旨。 - 桂树一株偏倚月:桂树一棵斜倚在月亮旁边。
【注释】羽扇:羽扇子,古代的一种手执的羽毛扇。白纶巾:白色的头巾。寥寥:闲适的样子。清宴:指宴会。千秋广武军:指春秋时晋国将军解狐所建的广武城,在今山西太原西面。阮公:指阮籍。阮籍曾为步兵校尉,因醉酒后骂曹操而得罪,被迫隐居,世称阮籍为“阮步兵”。叹:叹息。 【赏析】《咏怀》组诗共三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一首。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对世事的深沉感叹。开头一句写诗人身佩羽扇,戴着白色头巾
【注释】杪秋:末秋,指秋天。精舍:寺庙的正房。岘首:山名,位于襄阳,是古代诗人王粲的故乡。樵叟:砍柴的老人。 译文:谢客拜访石门,杜公怀念岘首山;万古一伤心,无言对樵夫。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在湖北黄州(今黄冈市)期间。公元1096年(元丰元年),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他常登临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观赏那千古风流人物——周瑜和诸葛亮的遗迹,并作诗记之。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诗句 携来六尺云,恰称衡门夜。 一枕洞庭秋,万山明月下。 译文 我带来一张湘竹制成的床,正好适合夜晚在衡门下休息。 一觉醒来,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秋天,四周万山都被皎洁的月光照耀。 注释 - 携:携带 - 湘:地名,湖南省的别称 - 簟:竹席,一种用于夏天的卧具 - 六尺:长度单位,约等于今天的1.6米 - 衡门:简陋的门 - 秋:这里指秋天 - 万山明月下:形容月光洒满了群山 赏析
诗句原文: 至人本无梦,何者蕉中鹿。 松风满石阑,任意黄梁熟。 注释解释: - 至人:指达到最高修养境界的人,即道家所说的“真人”或“至人”。 - 本无梦:意指至人心境清澈,如梦非梦,与外物浑然一体,故不生梦境之念。 - 何者蕉中鹿:比喻虚幻不实之物,如同梦中的鹿,难以捉摸。 - 松风:松树所发出的风声,象征自然和宁静。 - 石阑:用石头做成的栏杆,常用来指代园林中的景致。 - 任意:随心所欲
【注释】 隐:隐藏。七百言:指《庄子·逍遥游》中的“吾犹守而待之,吾将杀则取尔,如弃草间”这几句话。瓦棺寺:位于浙江余姚县的瓦亭山上,相传东晋王羲之曾在此山修道,并葬于此山,后建有“王右军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了浙江余姚的瓦棺寺之后写的。诗中赞美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首句用比喻的手法写王羲之挥毫时笔势矫健雄健,如同蛟龙盘曲;颔联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书迹高超绝伦
博山垆 月影下苍苔,闭门无剥啄。 白云一缕高,幽人卧初觉。 注释:博山炉(boshan lu),古代用来熏香的铜质器物,多刻有龙凤、龟蛇等图案。此诗是作者在夜晚静坐时所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白话文释义:月光照在青苔上,我关了门没有人来打扰。白云缭绕在高处,我在幽静的地方躺下休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宁静景象。首句“月影下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