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
【注释】: 练时日:指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 朱明烨烨,品汇嘉悦(“朱明”指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阳光充足;“烨烨”为光盛的样子。) 鲜洁齐均,以莫不达(“鲜洁”指颜色鲜艳纯净;“齐均”指整齐划一;“莫不达”指没有不达到标准的人或物。) 祝融司造,薰风维时(“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主管火灾;“薰风”指暖风吹拂,象征和煦温暖;“司造、维时”指掌管制作、维持时节。) 皇人法天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帝车见 胡应麟笔下,涿鹿风云变幻,诸葛遗谋再现 1. 诗作背景与历史脉络 - 《补蜀汉铙歌》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撰写的一组古代诗歌,旨在歌颂诸葛亮的治国功绩。该组作品通过韵文的形式,表达了对诸葛亮智慧和才能的赞颂。 - 蜀汉时期,三国鼎立的混乱局势中,蜀汉政权虽小但坚韧不拔,在众多困难面前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 诗句解读与艺术特色 - “祁山出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帝车见 五丈原,驻三师。三代以还仅睹兹。滨渭杂耕军无私。 刍粮百万饶馀赀。中原克复功须斯。功须斯,定关洛。 灭魏斩睿枭懿殛。权混一,四海兴礼乐。 逐句释义: 1. 五丈原,驻三师:描述在五丈原(今陕西西安附近)驻扎了三位重要的军事指挥官。 2. 三代以还仅睹兹:自夏、商至周三代以来,这里只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 3. 滨渭杂耕军无私:军队在渭河和黄河两岸进行耕作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帝车见 - 这部分描述了一场战斗的开始,皇帝的车驾出现,象征着战争的正式开启。 2. 馀威慑,走仲达 - 表示敌军被震慑,不得不撤退。余威慑可能是指其他军队或将领在战斗中显示出的强大威慑力。 3. 胡天弗吊丧诸葛 -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哀悼,这里的“胡天”可能是指外国的军队或统治者,他们没有为诸葛亮的死感到悲哀。 4. 大星煌煌殒天末 -
注释: 1. 西颢金方,蓐收是秉:指秋天的西风,是太阳和金方的交接时刻,此时是秋收的季节。 2. 卉木变衰,霜露凄紧:草木开始凋零,霜露变得寒冷。 3. 既蓘既穮,我稼我苗:已经收割了麦子,准备播种稻子。 4. 实颖告成,硕彼东郊:稻谷成熟丰收,在东边的土地里。 5. 爰馨黍稷,殷荐上帝:用馨香的谷物祭祀上帝。 6. 于亿千年,永矢弗替:希望这种祭祀能够持续上千年,永远不变。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第一句“帝临中央,以运四方”,意思是说,帝王亲临中央之地,统治着四方百姓。第二句“苞孕万汇,协和三光”的意思是说,包容万物百种生物,和谐地使日月星辰运行。第三句“厥服载黄,厥数载五”的意思是说,皇帝所穿的服饰是黄色的,所用的历法是五行的。第四句“克配上帝,维我后土”,说的是能与上天相配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 帝车见 渡泸师徒一何劳。五月盛暑深入不毛。 托孤寄命,予惟伊咎陶。 释义:渡过泸水的军队是多么辛苦啊!在五月的盛暑里深入荒凉的地区。把国家托付给我,我只有去承担这个重任。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军队渡过泸水时所经历的艰苦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士兵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 帝车见 劳实在予,予曷敢逃。五月盛暑深入不毛。 获彼大酋以令群豪。 七纵七擒
蜀国强大,如同猛虎,军队雄壮,十万熊罴兵下天府。仁义礼乐是盾和橹,奸雄闭户气息消。甘愿受巾帼之呼唤老妪,感叹:懿如鼠,亮如龙,蜀如虎。 注释: 1.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帝车见: 这是一首歌颂蜀国的诗,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蜀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团结。"补蜀汉铙歌十二首"指的是对蜀国的颂歌,"帝车见"指的是蜀国的皇帝出现。 2. 蜀如虎,师甚武:蜀国就像一只猛虎,军队非常强大。 3. 熊罴十万下天府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帝车见 讨汉贼,屯猇亭。屯猇亭,皇赫斯怒以亲征。嗟关侯,率众围樊城。 七军夜渰师徒崩。操慑大威如雷霆。贼权惴惴怖且惊。 怖且惊,谋吕蒙。逞虐焰,乘奸凶。为鬼为蜮蠛与蠓。 遂亡荆州丧大功。逾月蒙死尸流虫。皇赫斯怒离巴中。 离巴中,以亲征。破秭归,震夷陵。蒙贼既死,逊贼复兴。 嗟嗟昊穹,汉事坏垂成。 这首诗是《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的序曲
【解析】 “汉铙歌十八首”:汉乐府旧题,《汉书·礼乐志》中记载有《汉铙歌十八曲》。《汉官解》为其中的第十九曲。此诗选自《乐府诗集》。 “朱鹭”:即朱鹭鸟。传说这种鸟能日中飞集高台,故称。 “临高台,望长安。飞甍画楝嵯峨峭崒而㠝岏”:登上高楼,望着远方的长安。飞檐翘角,高耸入云,雄伟壮丽。 “苍龙九斿限重关”:苍龙九条游丝,重重门楼。 “我欲谒天阍,一觐上帝颜”:我想拜见天上宫殿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