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
【注释】 1.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2.踯躅:徘徊、踟蹰。 3.昆明:古国名,即今云南。 4.应能忆王母:应能回忆起王母娘娘。 5.金牛还解说高皇:金牛指汉武帝,高皇指汉高祖刘邦。意思是说,汉武帝在昆明池边观赏龙舟竞渡时,曾向一位仙人(王母娘娘)求教过治国之术。 6.海空楼橹销兵气:指昆明湖的湖水可以荡涤战争的尘埃。 7.人去亭台峙夕阳:形容昆明池上人烟稀少
【诗句释义】 紫陌春雷走钿车,柳阴深锁馆陶家。 人间瑶草难为佩,天上琼枝尽作花。 有酒终浇赵州土,多金惟买越溪纱。 昔人行乐今人笑,玉树流光起暮霞。 【译文】 京城春天里,马车在紫陌上奔驰,柳树的阴凉把馆陶人家深深锁住。 人世间的灵芝难以配戴,而天上的琼树枝叶却化作了花朵。 即使有美酒也难浇灌到赵州的土地,只有金钱才能够买到越溪的纱。 过去的人们寻欢作乐,今天的人们只是嘲笑他们
【注释】 1.高柳参差云影低:指柳树参差错落,云影在低处。 2.几家楼阁望中迷:指几座楼阁在远处看像被烟雾笼罩一样。 3.房蜂分户:蜜蜂分家产。分户,指分家;蜜,指蜂蜜,比喻家庭收入。 4.檐燕营巢堕旧泥:燕子筑巢时把旧泥弄下来。 5.有恨风飘花艳艳:花虽然美丽,但让人感到伤感,因为花的艳丽是短暂易逝的。 6.无言人去草萋萋:没有人来欣赏,草也长得十分茂盛,显得荒凉。 7.春情如此谁关得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争信一首 - 这句表明这是一首诗或一组诗中的第一首歌。"争"字在这里表示怀疑或不相信的意思。"一首"则意味着这是第一首。 2. 彩凤回翔一枕中 - "彩凤"指的是美丽的凤凰,这里用来形容凤凰在枕头上飞翔的情景。"回翔"表示凤凰在空中飞翔
赏析 诗句释义 1. 淡淡秋阴薄似罗:描述秋日的天气阴沉,如同织成的罗纱般厚重。这里的“罗”指的是一种细密、柔美的布料,通过这个比喻,传达出秋天的阴霾和萧瑟。 2. 美人蕉好莫嫌多:称赞美人蕉美丽且繁多,但不应因此而感到厌烦。美人蕉常被用作庭院中的观赏植物,其繁茂的花朵为秋日增添一抹色彩。 3. 西风几日闲庭院:描绘在秋天的某个日子里,庭院中只有西风在吹拂,显得格外清冷和寂静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秋情澹澹菊花天”,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用“秋情”二字点明了主题。接着,“淡澹”二字表现了秋日的寂静和宁静,“菊花天”则描绘出一幅秋天的花朵盛开的景象。 第二句“白蓼黄葵各自妍”,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花鸟。这里,“白蓼”指的是白色的蓼花,而“黄葵”则是黄色的葵花。诗人通过对比两种植物的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释义: 秋日忆乡愁,炒栗香中已深秋。高秋时节,又有几个人能登上高峰去观赏呢? 西京红叶飘满南山,香气扑鼻让人陶醉。我闲坐窗前,把家乡的红叶和山桂花一并放在心中回忆。 注释: 1. 秋忆:秋天的思念。 2. 炒栗香中秋已深:栗子的香味弥漫在深秋的空气中。 3. 高秋能有几登临:深秋时节,又有几人能登高远眺。 4. 西京红叶南山桂:京城(西京)的红叶和南山(终南山)的桂花。 5. 并作闲窗坐忆心
【注释】: 杂感:即感怀、感慨。金碧:形容建筑华丽。东南:这里指京城。烂漫:繁华的样子。烟尘:战争的烟雾。北地:泛指边远地区。苦凄凉:很凄凉。春风:春天的风。迟:晚、不早。发:开花,生根。犹:还。草树香:植物散发的芳香。 【赏析】: 《杂感》是组诗,共八首,此为第二首。此诗写京城东南和北方的荒凉之状,抒发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关切之情。诗以“杂感”入题,总领全篇。开头两句
篱笆被秋霜覆盖,色彩变得苍劲有力;小庭中稀疏的树木,意蕴悠长。 葵花喜欢高峻挺拔的姿态,不愿像红蕉那样繁盛。 注释:篱落 —— 篱笆。荒寒 —— 指秋霜。色渐工 —— 色彩苍劲有力。小庭 —— 庭院。疏树 —— 稀疏的树木。意无穷 —— 意蕴悠长。高秋格 —— 高峻挺拔的姿态。烂漫 —— 繁盛。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庭院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景物的细微变化,通过对比手法
红蕉 往日人情向黄菊,今年秋色属红蕉。 人情秋色长堪在,月下风前慰寂寥。 注释: 红蕉:一种植物名,又称“芭蕉”。 往日人情向黄菊,今年秋色属红蕉。 释义: 昔日的情意寄托给了黄色的菊花,今年的秋天景色却属于红色的芭蕉。 人情秋色长堪在,月下风前慰寂寥。 释义: 人的情感和秋天的色彩总是存在的,即便在明月清风之下,也足以安慰人的寂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红蕉的美丽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