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踯躅大堤旁,旧日昆明绿未央。
黄竹应能忆王母,金牛还解说高皇。
海空楼橹销兵气,人去亭台峙夕阳。
七国三边忧不到,宸游真不系兴亡。

【注释】

1.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2.踯躅:徘徊、踟蹰。

3.昆明:古国名,即今云南。

4.应能忆王母:应能回忆起王母娘娘。

5.金牛还解说高皇:金牛指汉武帝,高皇指汉高祖刘邦。意思是说,汉武帝在昆明池边观赏龙舟竞渡时,曾向一位仙人(王母娘娘)求教过治国之术。

6.海空楼橹销兵气:指昆明湖的湖水可以荡涤战争的尘埃。

7.人去亭台峙夕阳:形容昆明池上人烟稀少,只有夕阳斜照在亭台上。

8.七国三边:泛指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加上吴越地区,合称“七国”。这里指代历史上的战乱。

9.宸游:帝王出行,泛指皇帝出外游玩。

10.不系兴亡:与国家兴衰无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以昆明湖畔的景色作比,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首句写游人在昆明湖大堤上徘徊徘徊,似乎想寻找什么。“踯躅”二字写出了游人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昆明湖的大,因为游人徘徊不定,所以显得格外地大。“旧日昆明”,是说昆明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绿未央”则说明昆明曾经郁郁葱葱,繁华一时。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用典。“黄竹”指传说中的神仙黄君伯,“金牛”指汉武帝。据《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曾于元封元年(前110年)至五年(前110-111)三次巡行东方,祭祀名山,并举行盛大的田猎活动;又据说他曾在昆明池畔观赏龙舟竞渡,并曾向王母娘娘求教治理国家的方略,故云“应能忆王母”。

颈联写昆明湖的湖水能够洗刷掉战乱带来的创伤。昆明湖本是一片水域,但湖水却具有巨大的力量,能够荡涤一切尘埃和污垢。这里的“海空楼橹”是指昆明湖的广阔水面和岸边的楼橹,而“销兵气”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昆明湖的宁静和祥和,仿佛连战争中留下的硝烟和尘土都被它吸收干净了。这里的“人去亭台峙夕阳”则描写出了昆明湖上人烟稀少的景象。夕阳斜照在亭台上,映衬出了昆明湖上的静谧和安宁。

尾联写昆明湖上空荡无物,只留下夕阳独自矗立在那里。这里的“七国三边”是指历史上的战乱纷争,而“宸游真不系兴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历史事件只是暂时的现象,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他并不认为这些历史事件与国家的兴亡有关。这里的“不系”二字则表示了诗人的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昆明湖大堤、水鸟、夕阳等景物的描绘,以及用典手法的运用,展现了昆明湖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