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注释】: 道因时以立:道,指道理或规律。因,根据,依据。时,时代,时期。这里指“时”是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据。 理自天而开:理,指道理、规律。天,指自然界。开,显现出、呈现。这里指规律和道理是从自然界中显现出来的。 【赏析】: 本诗出自《集字联》,是一首对仗工整、含义深刻的对联。它通过描述“道”和“理”的产生过程,展现了宇宙万物的规律性和自然法则的客观性。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应顺应自然的规律
诗句释义: 1. 无言者天此理显 - “无言者”可能指的是超然物外,不与世俗言语交流的人。“天”通常代表自然或宇宙。“此理显”意味着某种道理或真理在此处被彰显出来。 2. 有道之世其日长 - “有道之世”指的是一个充满道德和秩序的社会。“其日长”暗示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能够享受到和平与繁荣的时间会更长,也可能表示正义和善良的力量将得到持续的加强。 译文: 沉默不语之人揭示天道;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情感。 第一句“相亲维白石”中的“维”是“系”的意思;第二句“所诵此金经”中的“诵”是“背诵、念诵”的意思。所以整句的意思是:我与你们亲密如白石,我们相互依存如同一根绳子。 译文:我和你们相亲相爱,就像白石一样坚固,我们的心志相连,像一根绳子紧紧相系。我们共同诵读金经,一起修行佛道。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作者在朋友之间互帮互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背景和情感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词义。“乱流自起灭”意思是:湍急的流水自己会从出现到消失。“远山时有无”意思是:遥远的群山有时有有时无。“乱流”“远山”为关键词,注意体会作者借写自然景象表达的情感。 【答案】 译文:湍急的流水自己会从出现到消失;遥远的群山有时有有时无。注释:乱流:湍急的流水
【注释】 集字联:把上下句中的每个字都换成另外的字。 世登:世间,人间;登上,达到 有极乐:即“有极”,指达到最高的境界。 臣除:臣子们除掉了。 经义:经书和道理。 无壹长:没有一长之处。 【赏析】 这是一幅对偶工整、用典贴切的对联。上联写人生追求,下联抒人生感慨,二者相互照应。上联“世登上理有极乐”中,“世”与“理”是一对反义词,但在此联中却能合拍,“登上”一词,既表明了人们要积极进取
【注释】: 集字联是指由四个字组成的对联,这四个字的排列组合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和意义。 极尽四时之所乐;自成壹家以立言。 四时:指四季。乐:快乐。集字联:将四组字分别取上、中、下三行组合起来,每行的字数要相等。 壹:第一字为“一”,第二字为“十”。 以:第二字为“以”,第三字为“于”。 立言:指立下言论。 赏析: 这是一副由四个字组成的集字联。它要求每个字都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意义进行排列
【注释】 莫:没有。乐:快乐。成诵:可以背诵,指读熟了。书:指经典。 【赏析】 此联为集字联,即上下联都由一个或几个不常用的字组成。“有”字取“口”旁,“莫”字取“山”旁,“乐”字取“口”旁,“无”字取“一”和“口”组成“吾”。“之”字取“言”旁,“书”字取“又”旁,“成诵”二字取“文”和“永”组成“经”。“之”字的“一”旁和“永”字的“日”旁组成“日”。上联为“有口不能言”
【解析】 此诗是集字联,即将所给诗句的字进行组合排列来成联。帝德万世无极指皇帝的恩德永远流传下去;臣家一经如初,则是指臣家的一脉相承像原来一样。这两句对仗工整,意思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之情。 【答案】 集字联 帝德万世无极;臣家一经如初。 注释:帝德——皇帝的德政、恩泽;万世——永远;无极——没有穷尽,无穷无尽;经——常理、法则。臣家——臣子之家;一经——一脉相传的常理
【注释】 山:指峰。天不远:指高耸入云。石无土而高:意即石,虽不生土,却可与天接近。 【赏析】 “山去天不远”是说山峰离天很近;“石无土而高”是说山上的石头虽然不生土却能与天接近。这两句诗是写山的气势磅礴、巍峨壮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再对诗歌进行具体的分析。“为乐极之五六日;著书可以十万言。”这两句诗的关键词有:为、乐极、五六日、著。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快乐达到极点的时候,大约是五六天时间。写文章可以写成十万字。“集字联”要求对仗工整,内容贴切,词意相关或相近。 【答案】 为乐极之五六日;著书可以十万言。注释: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过了五六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