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注释:家乡的田园生活,我还要继续从事农政工作;兴致来了时,我还会回到乡野去,痛饮美酒,练兵习武。 赏析:这首集字联是作者自撰的一副对联,上下句皆为七言。上联“乡居且复修农政”取意于杜甫《秋兴八首》之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意思是说故乡的菊花又盛开了,但自己却未能回去,只能寄托于那孤舟和远水,思念故乡。下联“兴至时还角酒兵”则取意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功德既高,长在国史;”“金石之乐,下及臣家。”是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功德”指功勋和恩德,“国史”即国家的历史典籍。“金石之乐”出自《尚书·大禹谟》,意为钟、石乐器所奏的音乐,后因以“金石”比喻高妙的诗文。“臣家”是指作者自己或他所在的家庭。颈联的意思是:你的功勋卓著,一直被载入国家史书中;你所作的诗作,至今还流传在民间的钟、石乐器所奏的音乐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清风表介节”,“清风”比喻贤人的高洁品行;“介节”指坚贞有节操的志向或节操。“奥义发雄文”,“奥义”指深奥的道理,“雄文”指宏伟的文章。 【答案】 集字联 清风 —— 比喻贤人的高洁品行 表介节 —— 表
注释: 雅艺:高雅的艺术,指诗词歌赋。三绝:诗、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冠:在同类事物中最突出。廛(chán):古时候一种住宅单位,也用作量词。竹:这里指竹子。一家清:指家风清廉。 赏析: 这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极高评价和对家风的赞赏。"雅艺惟诗三绝冠",诗人认为诗词歌赋是高雅的艺术,其中以诗歌为最,堪称三绝之冠。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回顾所学习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要关注一些重要的诗词、名言警句等,还要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关键句和选项中的关键词进行筛选和辨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诗的译文为:世上有品德高尚的君子;心里想着民众,只有仁慈的人。 【答案】 ①令德:美好的道德品质。②惟:只有。③乎:发语词,表疑问语气。④爱民
【注释】 童子:年幼的男子。执役:服役。三老:指三个年纪最大的老人。朋:同辈或同类的人结成的团体。 【赏析】 “童子一人亲执役,高年三老来作朋”是一首集字联。 上联“一人”二字,将一、人两笔合为“童”字,意为年幼的男子;下联“三老”二字,将三、老两笔合成“朋”,意为三个年纪最大的老人。上下联都是通过字形的组合变化来完成对仗。 “亲执役”与“来作朋”,都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体现了人间真情
【解析】 “集字联”是猜灯谜的一种,谜底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字组成。此谜中,“集”“初”“无”“阿”“世”“学”等均为关键字,需将它们组合起来方可得到谜底。“自爱初无阿世学”,意思是说人要爱护自己,不要阿谀逢迎,做官要利于民;“之官即有利民心”,意思是说做官要为人民谋利益。 【答案】 (1)我爱惜自己,从不阿谀奉承。 (2)在朝中任职,就有利于人民的心意
注释: 汉世金章为众人所仰望,孔门曾、闵之清名堪比。 译文: 在汉代,金章是众人所仰望的,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闵子骞被赞誉为清正廉洁的典范。 赏析: 此联出自《集字联·汉世金章牟众望》,是对汉代两位贤人的赞美。汉世金章,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张禹,他在位期间,以清廉著称。而曾参和闵子骞则是孔子的弟子,他们以德行高尚、为人正直而受到赞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这两位贤人的不同之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此类题要求在了解和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思想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诗词写作手法来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此题,要结合注释、全诗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本诗为集字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谋于野学有获”意谓:在民间学习有所收获;下联“修之家德乃长”意谓:在家中修养德行才能长久。整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视
注释:叩响门扉从没留有尘世的足迹;怀抱诗书自然传出清新之声。 赏析:此联用典,上句“叩户从来无俗迹”暗指陶渊明归隐后,常在门前设酒招饮,与友人对饮赋诗,不问世事,不交俗客,自得其乐。下句“抱诗所在有清声”则暗指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隐居,虽身处乱世,但仍能怀抱诗歌,发出清亮的声音。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