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此类题要求在了解和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思想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诗词写作手法来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此题,要结合注释、全诗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本诗为集字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谋于野学有获”意谓:在民间学习有所收获;下联“修之家德乃长”意谓:在家中修养德行才能长久。整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视
【解析】 此题考查诗词内容与语言的赏析。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展开联想和想象.“门外清游,三五明月”的意思是:门外的景色多么清幽闲适啊,三五轮明月正照在门前。“园中花事,廿四春风”的意思是:园里的花草树木,二十四个春季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这两句是写景,描写了春日的美景。前一句以门、窗为点,后一句以园
【注释】: 经史之泽: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历史典籍。 可以及后:可以影响后代。 道德既高:道德高尚。 因而显亲:因此能显扬亲人。 【赏析】: 这首诗是集字联中的一首,其特点是将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通过一个字或词组来表达整个句子的意思。这种形式既能体现作者的学识水平,也能展示汉语的独特魅力。 “经史之泽”四字,意为儒家经典和历史典籍的恩惠和教诲。在这里,“经”代表儒家经典,“史”代表历史典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初念长明(“初念”意为初次想到),如暴之日(如同太阳突然爆照一样);壹成不动(壹指代“一”,“壹成”就是“一动也不动”),所乐者山(“所乐”即喜好,“者”是“是”,表示等同关系). 译文:初次想到它,就像太阳突然爆照一样;一旦形成,一动也不动
【注释】 集字联:用字组合成对联。 自陈心迹诗之圣:指诗人通过写诗来陈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不用矜张文有神:不要张扬炫耀,文章有神采。 【赏析】 此首是一幅集字联。上联“自陈心迹诗之圣”,意即诗人通过写诗来陈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成为圣人。下联“不用矜张文有神”,意即在写诗时不要张扬炫耀,文章有神采。整幅对联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认为诗歌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和情感
【注解】 三公:指古代官名,指司徒、司马、司空。介:指节操。一艺:一门技艺。用:施展。乃:是。高:指高傲。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联写“三公”的节操,下联写“一艺”的本领。上联的关键词有三公、易、介;下联的关键词有一艺、自用、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的鉴赏能力。此题考核诗句的内容、技巧及思想情感。考生作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从手法、语言特点、思想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赏析。 遇石不拜为之揖:遇到石头也不下跪行礼,而是拱手相揖。 译文:我遇到山石也不会跪下磕头,只是拱手作揖;我拟酒为圣比为贤要高明多了。 “集字联”是集字诗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是每句一韵, 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或词都取自其他各联的某个字或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考查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内容,也要注重技巧。 “明月清风,人无不有”:明月和轻风,人人都有。这句大意是说:月色和微风,人人都有,无须羡慕别人。这是写景,也是写意。诗人用“明月清风”来比喻美好的生活。 “弹琴作诗,自足以娱”:弹奏琴曲,吟诗作文,足够自己取乐了。这是说:弹琴吟诗,自得其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答案】 示例一: 诗句:明月清风
解析 第1句:落月有怀,孤石独拜; 释义: 描述了一个景象,月亮落下时,有某种怀念之情,而一块孤立的石头独自向月致敬。 - 关键词: “落月”, “怀”,“孤石”, "拜" - 注释: "落月"指月亮落下,象征夜晚或时间流逝。"怀"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思念、回忆。“孤石”指的是单独的石头,通常在诗中象征着坚韧或者孤独。"拜"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月亮表示敬意,也暗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 赏析:
注释:竹子修长而不孤单,这正体现了君子的风范。清风拂面,我自招之。 赏析:这是一首以“竹”为主题的对联,上联通过比喻赞美了高洁的品格,下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向往。整幅对联既表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