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集字联是指由两行组成,每行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第二个字和倒数第二个字相同的对联。“刊石经”“备三体”是第一个字,“楚辞”“续九歌”是第三个字;“乃”是第二个字,“为”是倒数第二个字。 【答案】 示例:刊石经(刻) 乃(你)为楚辞(《离骚》)以续九歌(《九歌》) 译文:在石头上刻下儒家经典,而准备三部经典;你是屈原的后代,继续创作《九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思路,概括作答即可。“同人于门”意思是:同门之人聚集在门前;“冠冕所集”意思是:官帽和礼帽的集合;“君子表微”意思是:君子表明了微小之处;“文字之祥”意思是:文字吉祥。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同门之人聚集在门前;官帽和礼帽的集合;表明了微小之处;文字吉祥。译文:同门之人相聚在门前
注释:长松矗立在古道旁直如其形,轻风微微吹起圣洁的清风。 赏析:此对联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上联“长松卓立古之直”中,用长松比喻正直的人。“卓立”指挺拔高耸的样子;“长”指长久,表示永恒之意;“直”指正直。“古之直”即古人所说的正直。下联“好风微起圣而清”中,“好风”指美好的风气,喻指贤能之人;“微起”指轻轻地吹起来,形容贤能之士逐渐崭露头角;“圣而清”则是指圣洁而又清明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目一般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的内容,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知识积累来确定答案。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漏字、添字等低级性错误。本题要注意以下词语:集子,文士,一朝之长,种树,十年为则。 【答案】 种树 十年为则 指文人。比喻能人;一朝之长,指有才德的人。比喻贤才。种树,比喻培养人才。十年为则,比喻培养人才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注】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 【注释】青史一编:指历史典籍,也指历史书。 【译文】 我的妻子仇联是个巾帼英雄,经常落落大方,有儒生气象,有豪杰襟怀,天天对着青史一编,迥异于寻常脂粉客; 在妻子患重病时,所关心的,是祖宗的懿训,儿孙的家法,手题穗帷数语,岂惟明白去来间。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妻子仇联)的高尚品格和伟大胸怀。诗中用“巾帼”形容她,以突出其不同于一般女性的刚强、豪迈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词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前两句写在朝的忠臣,后两句写在乡的义士,都是赞颂他们为国尽忠、为民献身的精神。“百战艰难”是说他们一生都在为国家而战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内容要点、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了解内容大意;再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诗歌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最后结合题目要求来概括赏析。 第一句:“门有古松”,点明“门”的景物。松树耐寒,四季常青,故称古松。第二句:“庭无乱石”,写庭院中的景致。乱石是指大小不一的石头,没有乱石,则显得整洁美观。 第三四句:写秋季的景色。秋高气肃,风清月明
我们来理解这副贺联的含义。 岳降崧生,溯道光三年,到光绪八载; 羔炰酒载,先上元十日,祝元老千秋。 第一句“岳降崧生”,意为泰山(在中国文化中是崇高和威严的象征)下降生了一位杰出的人才(崧生),这里指的是李鸿章。第二句“溯道光三年,到光绪八载”则是在追溯李鸿章从道光三年(1823年)开始的仕途历程,一直延续到光绪八年(1882年)。 第三句“羔炰酒载”
【注释】 吏:官吏或官员。神君:神话中的神仙。民歌众母:民间歌曲的领唱者或代表人。桢干:栋梁,比喻骨干力量。 【赏析】 此联是一副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意义相关、平仄相应、音韵和协。上联“吏号神君,民歌众母”意思是:在官府中做官被称为神灵一样的君主,在民间唱歌的人被誉为众多的母亲;下联“国有桢干,士赖楷模”意思是:国家有了像树根一样坚固的支柱,士子们就依赖榜样来效仿。
注释: 1. 天之生民:指人,人天生有道德。 2. 物有则:事物都有规律、法则。 3. 学无常师:学问没有固定的老师。 4. 乃一乃精:只有专心致志才能精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学习的看法。他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道德感,这是一种自然赋予的品质,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同时,他也认为学问没有固定的老师,只要有兴趣、有毅力,就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最后,他提出只有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