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舟中三君子”:指范仲淹、富弼和韩琦,都是北宋名臣。“诗舵”:比喻人有才学,能左右逢源,处事得当。“路当平处能持重,势到穷时妙转移”:意思是在道路平坦的时候能够稳重地行走,在形势困难的时候又能巧妙地改变策略。“只惜功多人不见,艰难惟有后人知”
齐物诗 万人如海浩无边,身作飘飖不系船。 相守百年都是梦,偶同一饭莫非缘。 注释: 齐物诗:指《庄子·逍遥游》中的名篇,以大鹏鸟比喻鲲鹏,认为万物都是齐同的,不必拘泥于世俗偏见。《齐物论》是《庄子》中的一篇,主要论述了道家的“道”与“德”,即天地万物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自然法则。 万人如海浩无边:指众人如同汹涌澎湃的大海一般,浩渺无际。 身作飘飖不系船:指我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大鹏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具体元素,然后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手法来分析。“旧游过眼总云烟,又向吴中借一廛”,首句点明作者的迁居之由。作者从官场上退下来之后,生活变得清闲了,于是开始四处漫游,游览名山胜水。“旧游”指作者过去在官场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注释】 莫:不要。痴人:指那些不明事理的人。 与:给,对。较量:比较、竞争。 何:哪里。 徜徉:悠闲自在的样子。 出门一步即为远:比喻人生路途遥远,一去不复返。 作客十年未是长:指漂泊异乡多年,仍不觉得自己在异乡时间长。 【赏析】 《齐物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即不必与不明事理的人斤斤计较,也不必过分拘泥于世俗的名利观念,要洒脱地对待人生。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把握,能力层级为鉴赏。 第一句:“处世休凭意气雄”是说做人处世不要仗恃自己的意气。第二句:“须知事理总无穷”是说要知道世事的道理总是无穷的。“总”就是“总是”。第三句:“轮蹄易遍九州内”是指车轮马蹄很容易走遍天下。第四句:“足迹难周一室中”是说人的足迹很难遍布全家。“周”字的意思是指遍及、到处。“一室中”指家庭里。 译文:为人做事不要倚仗意气用事
诗句解析: 1. 试院论文正赏奇,兴来酒味不嫌漓。 - “试院”指的是科举考试的考场,“论文正赏奇”意味着在考场上讨论和展示自己的文章得到了特别的赞赏。 - “兴来酒味不嫌漓”描绘了诗人在饮酒时兴致勃勃,即使酒后感到有些微醉也不介意。 2. 自从老杜留题后,又见双丁竞爽时。 - “老杜”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留题”可能是指杜甫留下的诗文或者诗作中的题记。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第一句:文章要得江山助,不谓闺中亦有之。 - 释义:写诗要有好的江山作背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没想到闺房之中也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诗歌。 - 注释:这里的“江山”指代广阔的大自然和美丽的景色,是诗人灵感的来源之一。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环境的重视。 第二句:诸葛寨边曾问俗
齐物诗 忘机底事更疑猜,私智难将造化推。 麟出何尝皆是瑞,蚁生亦或不为灾。 注释: 忘却了机巧之心,何必再去猜测猜疑呢?个人的聪明才智难以理解自然造化的力量。 麒麟出现难道一定都是吉祥的预兆吗?蚂蚁出生难道一定都是灾难的象征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前两句“忘机底事更疑猜,私智难将造化推”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认为人们不应该去猜测和猜疑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常熟言子墓时所作。言子,即陈言,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与孟子、荀子并称为“孔孟荀”。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郁郁佳城枕大冈,颜曾而外见文章。 郁郁佳城,指的是美丽的城市,郁郁形容其繁荣兴旺。枕大冈,意味着这座城市坐落在大山下。颜曾而外见文章,颜曾指的是颜回(字子渊),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以德行著称;这里用来形容言子的思想文章非常出色。 2.
【译文】 三十年后再次来到紫阳书院,发现一切都变了,连门庭都换过了,不禁感慨万分。 当年那些老友如今都已不在,只能从他们留下的铜器上看到他们的风采,而我却只能在这老眼昏花中看着国家的兴衰。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重游紫阳书院时所作,抒发了他对世事的感慨。首联“昔年曾此公壶觞,三十年来半已忘”两句,追忆了当年与朋友在紫阳书院品酒论道的欢乐时光。然而三十年过去了,许多往事早已被时间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