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泉公相见即言归,因忆王生住翠微”,交代了送别的对象是泉公和王生;第二联“诗卷或留禅榻畔,酒船还傍钓鱼矶”点出了送别的地方是王生的住所;第三联“春来物色偏愁思,老去人情愿息机”点出了送别的时间是在春天,诗人的心境是惆怅、无奈的;第四联“欲折芳馨遗远者,劳心东逐片云飞”抒发了诗人想要把美好的祝福送给远方的友人,但自己却无能为力。
绝句五首 得志有时,居贫安然。君观纸上墨,一日千年。 释义: 我常常感叹,人生的得与失,富贵与清贫,都是命中注定。有时候,在官场得意时,看似风光无限;有时候,在平民百姓中,却能过着平淡无波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平淡,却让我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宁静。 译文: 当我在官场得意时, 我就感到了一丝满足。 当我在平民百姓中, 我就感到了一丝宁静。 注释:“有时”是“有时”,指不定时的意思
绝句五首 一从蔷薇绿,经秋忆故庐。 乡书夜来到,只是更愁予。 注释: 1. “一从蔷薇绿”:刚一入春,满眼都是新绿的蔷薇。 2. “经秋忆故庐”:经过秋天之后,心中常常思念着故乡。 3. "乡书夜来到":家乡的书信在夜晚到来。 4. “只是更愁予”:看到家乡的来信,只能更加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一从蔷薇绿,经秋忆故庐。”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时满眼的新绿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绝句五首 早学屠龙技,三年望有成。 朝来鉴海水,华发已先明。 注释:我从小就学习了屠龙的技艺,虽然已经学习了三年,却仍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每天早晨,我都会照镜面对自己的海潮般的白发,感到有些沮丧。 译文:我从小就学习了屠龙的技艺,虽然学习了三年,却没有取得任何的成就。每天早上我照镜子看到自己头发已经像海一样深,心里有些难过。 赏析:此诗以诗人自身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自己学习屠龙技艺的反思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首联“共爱风泉淙玉涧,故人虽雨亦能来”:喜欢那风吹过山泉叮咚作响的声音,如同淙淙流水击打着玉涧。即使下着雨也无妨,故人依然能赶来。“风泉”是诗人自喻,“玉涧”是诗人所咏的对象。“淙淙”“击打”“叮咚”都是拟声词,写出了泉水流动的声音;“淙淙”“击打”“叮咚”都写出了泉水流动的声音,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颔联“琴床昨暮移高阁
诗句:宝粹二上人值两留宿西涧草堂明日赋此以赠 译文:相访竹林茅屋下,不因风雨岂留连。 栖迟尚辱诸公问,来往深惭二子贤。落叶下山逢虎迹,疏钟隔水见人烟。旧游空忆钱塘去,闻道如今异昔年。 注释:宝粹(1238~1296),全名宝粹本仁,字孝常,元末明初常州府宜兴(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是位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值”在这里指的是停留的意思。“栖迟”意为栖息停留。“犹”为仍然或依旧的意思
诗句释义 1 蝉鸣秋雨里:描述了一个秋天的雨天,蝉在树上鸣叫的场景。 2. 山舍竹林园:描绘了一种宁静的山中生活,山舍、竹林、园地,都是远离尘嚣、宁静自然的象征。 3. 政尔无来迹:意思是你(我)没有来这里的痕迹,暗示了诗人对来访者的回避和隐居生活的自在。 4. 非关久避喧:这与“政尔无来迹”相呼应,表达了尽管自己不常出没于世俗之中,但这并不是刻意避开喧嚣的原因。 5. 坐看高士传
【注】 1.虚舟:即空船。信:任凭,听凭。所往:去向,目标。2.幡然:忽然,突然。3.竹林夜来雨:竹园中昨夜下了一阵小雨。4.茅栋:茅草的屋盖。5.一幸:幸好。6.朋俦:朋友和同伴。接:交往、相会。7.少安:稍微安心。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退居乡村后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艰难曲折、前途渺茫的认识和体验,以及他与世无争、淡泊自守的人生观。 首联“虚舟信所往,行止若无端”
注释: 华陂:地名,位于江苏无锡市。 二月:农历二月,即春季。 西山:在无锡西面。 孝子传:指《二十四孝》的故事。 新年:春节。 鹤鸣竹日当窗澹:大白天的,竹林里的鸟儿叫个不停。 僧定茶烟出阁迟:僧人正在打坐,茶叶的烟雾袅袅升起。 清净业:佛教语,指清净无为的修行。 泉头:指惠山寺。 四贤祠:纪念唐代高僧鉴真等人的神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游惠山时所作。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惠山美景
暂违老亲陪履道,泛湖归省无锡治。 湖口仓忙别老亲,东行且就雨吟身。 【注释】履道:苏轼号。泛湖归省:泛舟湖上回无锡。 烟波渺似鸿荒世,舟楫轻宜澹荡人。 【注释】渺:渺茫。鸿荒:大荒。 几处青山牛马饮,一行白雪鹭鸥驯。 【注释】牛马饮:指水牛、水马在江边饮水。驯:驯服。 沙头击鼓曈曈日,知有闲官尚守津。 【注释】晖晖:太阳的光辉。津:渡口。闲官:无职之官。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