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舟信所往,行止若无端。
适此清秋日,幡然悲路难。
竹林夜来雨,茅栋已惊寒。
一幸朋俦接,空山予少安。

【注】

1.虚舟:即空船。信:任凭,听凭。所往:去向,目标。2.幡然:忽然,突然。3.竹林夜来雨:竹园中昨夜下了一阵小雨。4.茅栋:茅草的屋盖。5.一幸:幸好。6.朋俦:朋友和同伴。接:交往、相会。7.少安:稍微安心。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退居乡村后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艰难曲折、前途渺茫的认识和体验,以及他与世无争、淡泊自守的人生观。

首联“虚舟信所往,行止若无端”,以“虚舟”比喻自己,说自己像一叶小舟在江湖上飘流不定,随遇而安,无所追求。这里,诗人运用“虚舟”这一形象,既写出了他游宦生涯的结束,也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名利的看破,对归隐山野生活的向往。“信所往,行止若无端”,这一句看似平淡,实际上包含着很深的哲理。它说明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如果一味地刻意追求,就会像“适此清秋日”的行人一样,在茫茫人海之中感到迷茫,不知该往哪里走。因此,诗人用“行止若无端”来表示自己对于仕途的厌倦。

颔联“适此清秋日,幡然悲路难”,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里的“适此清秋日”,是诗人对当时节令的描述,也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写照。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思念的季节。诗人此时正是思念故乡的时候,但他却身在异地,心中不免生出惆怅。这种惆怅,就是他所说的“幡然悲路难”。这句诗通过描写自己在秋天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道路艰难的认识和感受。

颈联“竹林夜来雨,茅栋已惊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他的心境。“竹林夜来雨”,是实景,是诗人眼前之景;“茅栋已惊寒”,则是想象之景,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竹子和茅草在夜晚的雨中被风吹得瑟瑟发抖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诗人用“惊寒”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既表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又增加了诗句的形象性。

尾联“一幸朋俦接,空山予少安”,进一步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的“一幸”是指诗人庆幸自己有一个知心的朋友相伴左右。“朋俦接”,意思是说有朋友相伴,心情也就安定多了。“空山予少安”,是说自己在空寂的山中也能感到一丝安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相伴在空山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宁静。整首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但诗人却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