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春明丽,林树郁峭茜。
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
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
岩崖骤谁创,岚岭遥自荐。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
庵蔼蒙笼间,一水光练练。
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
临深备戒慎,登高欲瞑眩。
游目信虚无,探已有常恋。
灵芝事暧昧,采薇庶游衍。
行已东郊归,祈年急视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山涧中游览时,所见美景和所感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山泽春明丽,林树郁芊芊”描绘了春日里山泽和树林的景色。山泽被春天的阳光照亮,显得明亮而美丽;树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气。这里的“明丽”和“芊芊”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景物的美好和生动。

“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表达了诗人开始游览的心情。他不知道如何开始游览,只好沿着山路走,经过多次转弯后,才来到了涧边。这里的“涉涧行屡转”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涧边行走的过程,以及他对自然的好奇和探索。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描写了涧边的美丽景色。泉水在石缝中流淌,发出清脆的响声;周围的草丛茂密,散发出芬芳的气息。这里的“幽泉”和“蔓草”分别形容了泉水的清新和草丛的美丽。

“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当他站在岸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时,心情得到了满足;而当他登上小丘,回望山下时,又觉得风景更加迷人。这里的“在岸心已遂”和“经丘始回面”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接下来的诗句“岩崖骤谁创,岚岭遥自荐”描述了诗人在攀登岩崖时的感受。岩崖陡峭,让人感到惊讶;而远望的岚岭则似乎有意推荐这个地方。这里的“岩崖”和“岚岭”分别形容了岩壁和山岭的特点。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描绘了天空中的景色。苍梧山上的云彩凝聚在一起,仿佛要吹动;而太阳升起时,天空中的彤霞和晴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凝阴吹”和“散晴电”都形容了天空中的景象。

接下来的诗句“庵蔼蒙笼间,一水光练练”描述了诗人在山中庵堂附近的景色。庵堂被云雾笼罩,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一条清澈的小河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这里的“蔼蒙笼”和“练练”都用来形容光线柔和的样子。

“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深潭和古洞都显得古老而神秘;而在这些地方,曾经出现过的潜龙也不复存在了。这里的“沉沉潭洞古”和“潜龙不复见”都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思考。他通过观察万物,领悟到了生命的奥秘;而当他静下心来思考时,又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变化。这里的“观颐委物育”和“解作凝神变”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最后两句“临深备戒慎,登高欲瞑眩”则是诗人在登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当他面临深渊时,他时刻保持警惕;而当他登上高处时,他又会感到头晕目眩。这里的“临深备戒慎”和“登高欲暝眩”都反映了诗人在登山过程中的紧张和兴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词汇,展现了春天山涧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对山水、云雾、阳光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心境的描述,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之趣的追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