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弼
入闽关 群峦马上俯崔嵬,海色遥临睥睨回。 万里职方周地尽,千秋风气汉时开。 危峰春晚常吹雪,急峡天晴忽起雷。 闻道粤南犹列戍,将军谁是伏波才。 注释: 1. 群峦:形容山峦众多。 2. 马上俯崔嵬:站在马上俯视山峦高耸入云的景象。 3. 海色遥临睥睨回:形容海的景色遥远而壮观,令人目不暇接。 4. 周地尽:指整个中国大地都处于视野之内。 5. 千秋风气汉时开:形容汉朝时期的政治
注释: 三月,指春末。残莺,即春末的黄莺,这里借喻诗人自己。游,游览。秣陵,今南京市,古称金陵,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名。青莲,指名士,这里是诗人自比。玉树,代指美少年。异代,指不同朝代。花外,指江边。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边,唐代为官宦富商聚居之地,故称。夕照,夕阳。帆前,指扬子江上。白鹭,指江中的水鸟。羊何,指诗人的朋友杨敬之(字羊士文)。倡酬,互相应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与客人离别的场景。 注释与译文: - 缨绝钿遗漏欲分,留髡送客意何勤:意为“头饰脱落,首饰丢失,似乎要分开,为何还依依不舍”。 - 坐久流萤点绣裙:意为“坐久了,流萤在裙子上点起的灯火”,这里的“流萤”和“绣裙”都是美丽的意象。 - 子夜歌来犹是夏,巫山梦去总为云:意为“《子夜歌》传来时还是夏天,巫山之梦去了却化作了云”。 - 羞将锦字传哀怨
注释: 百战余荒台:百战之后的废墟上,只有荒凉的台。 南归士无几:向南回归的人才不多了。 草木向人啼:花草树木向着人们啼哭。 或是六朝鬼:或许是六朝的幽灵。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游览南京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首句“百战余荒台”,以荒凉的废墟比喻战争的残酷,使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无情。第二句“南归士无几”,则揭示了战争中归来的将士寥寥无几,突显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苦难
【注释】 珠帘:指女子装饰用的垂帘。寂寞网流尘:指珠帘已落满灰尘,无人打扫。 舞歇歌残:指歌舞停止,歌声消散。 香魂:指女子的香气,也代指其魂魄。 消不得:无法消除。 至今犹作梦中人:直到现在她还在梦中出现。 【赏析】 此诗描写一位女子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对她深沉的同情和哀悼之情。首句用“珠帘”写女子的居处,以“寂寞网流尘”写环境的荒凉。次句写女子的生活状态。第三句点出这位女子已死去十春
【注释】大安道:诗题,作者自号。薄游:轻慢的游览。吴楚:泛指江南一带。忽忽:匆忙。更南征:指诗人又去南方作客。春色:春天的气息。过客:指诗人自己。纡路:弯曲的道路。水划:指山间的水流。 【赏析】此诗写诗人因政治原因而南迁。首联点出时间、地点;颔联写春光美景,抒发感慨;颈联写山路曲折,水声潺潺,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尾联表达对仕途坎坷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富有艺术感染力
【注释】 1. 高阁藤萝外,扁舟暮雨残。 - 高阁:指寺庙或塔楼。 - 藤萝外:指山门外的藤萝。 2. 钟声知客到,山色入门看。 - 钟声:寺庙里的钟声。 - 知客:接待客人的人。 3. 月出千松静,云披片石寒。 - 月出:月亮升起。 - 千松静:形容月亮照耀着千棵松树。 - 云披:云覆盖。 4. 支公擅名理,终夕奉清欢。 - 支公:支道林,南朝梁代僧人,精通佛教义理,擅长辩论。 - 擅名理
仲春的廿日,我发往瓜州,同顾使君和益卿一同前往闽粤。郭次甫、吴孝甫、吴叔原送我去京城口。今天是我初度的日子,我记下这离别之别。 宝剑柳枝春,翩翩向七闽。 宝剑与柳条相映成趣,它们正翩翩地向七闽(指福建)飞去。 青山问丁戊,白发念庚寅。 青山间有丁戊之山,白发人却怀揣着对庚寅年的思念。 大雅千年起,穷交数子真。 伟大的诗歌历经千年仍流传不息,我的穷交数子也真是真实可信。 平生弧矢在
古庙无名氏,萧条湖水滨。 露筋空往事,雪涕自行人。 山雾罗巾薄,庭花玉貌新。 南宫词不愧,独与表贞珉。
孤城春水浸桃花,白发逢君酒重赊。 一曲清歌满船月,不知今夜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