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拟古十二首》中的第六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时违骨肉弃,位高仇怨亲。 - “时违”指的是时光流逝,与亲人之间产生了距离和隔阂;“骨肉”指家人或亲戚,这里特指亲人。 - “位高仇怨亲”意味着当一个人的地位提高后,以前的敌人可能也会变成朋友,这种变化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多变性。 离合心岂常,势利情所因。 - “离合”表示离别和团聚的无常
驱马出东郭,松林见高坟。 云是公侯葬,华表干层云。 岁月既已远,朽石生荆榛。 虺蛇或内蛰,狐狸当昼蹲。 生者歌其上,死者宁复闻。 感此长太息,浮生若飙尘。 惟当勖令德,千载逝犹存。 注释: 1. 驱马出东郭,松林见高坟:骑马从东城外出发,来到松林之中,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坟墓。 2. 云是公侯葬,华表干层云:云彩仿佛是贵族们的墓地,华表直插云霄,与层层云雾相连。 3. 岁月既已远,朽石生荆榛
【注释】 拟古十二首:拟作古代诗歌,即仿写。太古琴: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古琴。千载妙音续:指古琴音乐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七弦何泠泠:形容琴声清脆悠扬。听之非促遫:听琴时不觉得急迫、急促。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文王是周文王,孔子的前辈,他所作的乐曲叫《文王操》,宣父即孔子,他所作的乐曲叫《宣父操》。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zhú):圣人仿佛看到了这些曲子,但他又无法追随上去。蹑,踩。踵,脚后跟。踵
【解析】 此诗写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首联写岩前树木,翠叶敷鲜滋;颔联写花树繁茂,条蔓相依;颈联写草木茂盛,麋鹿群聚;尾联写诗人在山中筑茅庐,与黄绮之志相同,心境恬淡。 【答案】 译文: 山前岩石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树叶浓密鲜亮滋润。树枝交错,花朵缤纷,色彩艳丽,相互映衬。草木丛生,覆盖了小路两旁,有时可以看到麋鹿跟着走。我常常看到石潭边有游动迅疾的鱼。想到从前我困于樊笼之中,心常常远离山水
【注释】 出门望长道:出外远行,望着漫长的道路。 殷:明亮,灿烂。轻雷:春雷。 飞尘:飞扬的尘土。若为烟:像烟雾一样。周人:指西周人,当时居住在西方。商贾:商人。 锥刀:用锥和刀做的工具,比喻微不足道的财物。贸迁:交易,买卖。赵女:指赵国的女子。跕蹝:形容女子轻盈地跳着舞。鸣弦:弹奏琴瑟的声音。营营:忙碌的样子。苦不足:辛苦得不够。衣食思华鲜:衣服食物都追求华丽精美。奔涛:波涛汹涌的江水。日东注
江海处卑下,百川皆赴之。 江海水面宽,汇聚于江海;百川奔流向大海,汇入江河。 山木郁萧森,上竦无繁枝。 山上的树木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却不多;山腰以上,没有繁茂的枝条。 王侯称孤寡,惟恐婴菑危。 王侯地位高贵,却像孤独的人一样;害怕遇到祸患和灾难。 谨虚受众益,天道盈必亏。 谨慎地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就像天道一样,盈满就必然会亏损。 周公下白屋,吐哺情孜孜。 周公谦虚地住在简陋的房屋中
【注释】 凤栖必孤桐,鹤集思高松。 ——凤凰栖息在孤独的梧桐树上,白鹤喜欢栖息在高大的松树上,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选择高尚的地方。 飞翔择所止,羞与鹪鹩同。 ——鸟儿在飞行中会选择一个适宜停歇的地方,而不愿与那些小而丑陋的鹪鹩为伍。 踽踽贱贫士,混混常俗中。 ——孤单单的样子是贫穷之人的写照,混混沌沌的样子是世俗百姓的生活状态。 节概曾闵贤,言语班扬工。 ——有志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描述了宫中女子的生活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城中女 - 描述的对象是一位在宫中的女子。 2. 娥娥城中女 - 形容这位女子容貌美丽,如月娥般清丽动人。 3. 小楼对门家 - 描绘了女子居住的地方,可能是一座装饰精美、位置优越的小楼。 4. 相骄茜裙新 - 这里的“相骄”可能指的是相互之间的骄傲或炫耀。 5.
芙蓉在江浦,亭亭艳清波。 虽云出淤泥,丽质良可嘉。 注释:芙蓉生长在江边,亭亭玉立,鲜艳的荷花映照着江水清澈的波光。虽然它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的美丽却是值得赞美的。 褰裳涉枉渚,凌风折芳花。 注释:我提起衣裙走过弯弯曲曲的小河,风吹过来折断了盛开的花朵。 愿言赠君子,玩之比瑶华。 注释:我希望能将这美丽的荷花送给你,让你欣赏它就像欣赏瑶华一样珍贵美好。 于时苟不惜,憔悴当奈何。 注释
【注释】 曲池:曲折的池塘。 照林坞:映照在树林中的小山坞。 开轩:推开窗户。轩,指窗,也指高敞的建筑。 投竿:放下钓竿。 恻:悲痛。 縻:系,挂。 结网罟(gǔ):用绳子编成的渔网捕鱼。罟,古代捕鱼的工具,由绳和竹条组成,形状如笼,用来捕捉水鸟等。这里泛指捕鱼工具。 溉釜鬵(yì fān):烹煮食物时用的大锅。这里指烹煮食物用的炊具。 物生:自然生成之物。 相贼:相互残害。 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