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寅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把握每一联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内容进行赏析。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首句写环境,次句写人与景的关系;第三句写人无动作而鸟有行动;尾联写人鸟关系。 “风藤摇曲巷,烟柳暗长渠。”第一、二句描绘了幽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诗人以简洁明朗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图。其中“风藤摇”写出了风的动态,“曲巷”写出了小巷的曲折迂回
注释: 紫霄观:在今陕西户县,唐时建有紫霄宫,宋改名为景德观。 手弄:用手拨。 搴衣:提起衣服。 九节蒲:即九节菖蒲,一种草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游山玩水之作。诗人赵伯友和姜叔谦游览紫霄观,见到美丽的风景,便写下了这首七律。首联写登山的艰难和所见景色的美好;颔联写寻找九节蒲的过程;颈联描写九节蒲的外形特点;尾联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注释: 1. 传闻渝水上,蔽日甲兵尘。 - "传闻":听说或传言。 - "渝水":指长江的支流之一,即今天的嘉陵江。 - "蔽日":形容遮蔽阳光,非常浓密。 - "甲兵":这里指军队。 - "尘":尘土。 2. 野战哀田叟,山行泣妇人。 - "野战":在郊外进行的战争。 - "田叟":耕种田地的老人。 - "山行":在山区行走。 - "泣":哭泣。 赏析: 这首《初夏十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注解】 初夏十绝:即《初夏十首》,为杜甫的一组诗名,共十首。此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久客:长久地在外作官。疏慵:懒散。惯:习惯,适应。 浑忘:完全忘记。世俗:世间。嘲:嘲讽。 诗因:由于。临水:面对水边。就:作。 书为:以(之)代“而”。为看云抛:因为要看云而放下手中的笔。 【译文】: 在京城长时间居住后变得疏懒了,已经完全忘记了世人的讥讽。 写诗是为了临水而作
翻译: 在薜荔的岩洞前,年老的人依然存在;在长江之上,蘼芜生长的地方非常多。 吴船准备重新泛舟,闲适地聆听越人的歌谣。 注释: 1. 薛荔岩前老:薛荔生长在山壁上,攀缘而上,像绿色的藤蔓一样,所以称为“薛荔”。这里指山壁。 2. 蘼芜:一种草药,又名菵苒、葈草,生江边,是古代妇女用来装饰头发的。 3. 拟:打算、计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首句“薜荔岩前老”
【注释】紫霄观:指道教宫观。芝草:灵芝,仙草。玄洲:神话中的神仙居住之地。羽人:神禽,此处借指道士。 译文:方壶山的树木高耸秀丽,玄洲的灵芝在春天盛开。神禽爱在树林中栖息,不管海扬尘起。 赏析:此诗为游历紫霄观后有感而作,诗人描绘了紫霄观的景色,表达了对道教生活的向往。首句用“琪树方壶”点明地点,用“方壶秀”突出其美丽之景;“芝草玄洲春”,以灵芝和玄洲的春色来表现仙境之美
注释: 初夏十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共有十首。 夜雨响幽涧:夜晚的雨声在幽深的山涧中回荡。 晓云归远山:清晨的云朵飘向远方的山峦。 阴晴识天意:阴天和晴天都能洞察上天的旨意。 一为破愁颜: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即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都能洞察到上天的意图,从而打破心中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初夏时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雨声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名句的理解掌握情况。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岫”“鸾”“鹤”的写法。 【答案】 遁迹人间世。青松将十围,苍鹿亦千岁
【注释】 丙子: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舟发豫章:舟船从豫章出发。 将往金陵:将前往金陵。 常年九日归不得:指常年不得回家。 重远行:再次远行。 秋水蒹葭:秋天里长着芦苇的江水。 故园松菊:故园的松树、菊花。 月下飞鸿过别渚:月夜中一只大雁飞过湖边的小洲。 天明孤鹤唳高城:天刚亮的时候,一声鹤唳声划破寂静的黎明。 匡庐:在今江西星子县东北庐山上,有七十二峰,形如屏障,所以称匡庐。 岚翠
【诗句注释】 莫年生计违,头白独如期。 争似儿童日,渔樵逐队嬉。 【译文】 到了老年,生计违背了初衷,白发却按时来临。 与孩子相比,不如在孩童时代的日子,他们追逐嬉戏,渔人樵夫成队结伴而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自述。表达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体验和感受。初夏时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诗人感叹到了晚年,生计不再符合自己的初心,而白发却如期而至。这两句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沧桑感。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