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九日归不得,今年九日重远行。
秋水蒹葭自可爱,故园松菊非无情。
月下飞鸿过别渚,天明孤鹤唳高城。
相将一棹望湖去,即看匡庐岚翠生。

【注释】

丙子: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舟发豫章:舟船从豫章出发。

将往金陵:将前往金陵。

常年九日归不得:指常年不得回家。

重远行:再次远行。

秋水蒹葭:秋天里长着芦苇的江水。

故园松菊:故园的松树、菊花。

月下飞鸿过别渚:月夜中一只大雁飞过湖边的小洲。

天明孤鹤唳高城:天刚亮的时候,一声鹤唳声划破寂静的黎明。

匡庐:在今江西星子县东北庐山上,有七十二峰,形如屏障,所以称匡庐。

岚翠:山间云雾缭绕,青翠欲滴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845年(会昌五年)八月由豫章赴浔阳途中所作的抒情诗。

首四句写诗人久居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他想到自己常年不能回故乡去,今年又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遥远的金陵。“常年九日归不得,今年九日重远行”,这两句一反前意,以反诘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慨。“常年”与“今年”相对;“九日”即重阳节,重阳节这天要登高赏菊,而诗人却要远走他乡,不能回家。

五、六句写诗人在异地看到美丽的自然景物,引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秋水蒹葭自可爱”,意思是说,秋水、蒹葭都十分可爱。“故园松菊非无情”,意思是说,故乡的松树、菊花都是那么亲切,没有一点不情意。诗人在异地触景生情,想起故乡那美好的景色,不禁勾起了思乡之情。

接下来两句写诗人在异乡看到的月夜飞鸿和天明鸣唱的鹤声,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月下飞鸿过别坞”,“天明孤鹤唳高城”,诗人看到月夜之中,一只大雁飞过了湖边的一个小洲;天刚刚亮,一只鹤就叫着飞上了高楼。这些景象,使诗人想起了故乡的亲人和朋友,更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写出了自己在异乡所看到的景物,又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异乡看到美丽的风景,更加激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想:如果能够回到家乡去,一定能看到那美丽的庐山景色。“相将一棹望湖去”,意思是说,我将要乘坐一只小船,向着湖面驶去。“即看匡庐岚翠生”,意思是说,我就要看到那庐山上郁郁葱葱的绿树和青山了。诗人在异乡看到美丽的风景后,越发想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了。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开阔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比兴手法,以物寄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物之中去表现,使人感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