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雪尽生春水。江阔盘蛟喜。
兰桡晓发大江东。回望银宫金阙五云中。
来时秋渚蒹葭老。归日春花早。
客身千里似征鸿。恰恰秋来春去总相同。
【诗句注释】: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这里指代蜀地。
雪尽生春水:雪融化后,江水又恢复了生机。
盘蛟:盘旋的蛟龙。
兰桡:装饰着兰花图案的船桨。
回望银宫金阙:回头看那像银宫、金阙一样的宫殿。
来时:回来的时候。
秋渚:秋天的水边沙洲。
蒹葭(jiān jiā):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
归日:回去的日子。
春花早:春天开的花比往年要早些开放。
征鸿:远行的大雁。
恰:恰好。
【译文及赏析】:
在岷山和峨眉山之间,雪消融了,春天的江水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早晨,我驾着装饰着兰花图案的船桨,从大江东下,看到远处的宫殿如同银宫和金阙一样熠熠生辉。
回到故乡时,秋天的水边沙洲上的芦苇已经变老了,回去的日子里,春天开的花也早了些。
客身千里,就像大雁一样,飞越万里,却始终没有改变。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公元1085年被贬往黄州期间所作的。诗人借舟中所见所感抒发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岷峨”二句写景。岷、峨二峰,高耸入云,山间积雪已消,江水潺潺流过,一派勃勃生机。这两句诗既写眼前之景,又寓深意。作者在《书吴道子画后》中曾自言:“眉目宛然在目”。此诗首联即用此意。
“兰桡”三句写游兴未尽。诗人以舟为伴,乘风破浪,向东而行。“盘蛟”,状江水之波涛汹涌,“五云”,状殿阁之巍峨壮丽。
“来时”二句承上启下,点明游兴未尽的原因——游罢归来,仍想观赏江边景色。
“来时”二句化用了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意。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去年此时,也是春光明媚,游兴正浓。他想到去年游毕归来时,正是“归日”(即归来之日)春花早开的时节,而今年则“春花早”。这是说今年的春天比去年更早到来,与去年相比,春光更胜一筹。这种对比,不仅写出了春光的绚丽多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归日”二句化用了杜甫《绝句》诗中的名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前句写江景,后句写山景。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碧绿的江水,看到了白鹭在蓝天里飞翔;看到了青山之上,鲜花欲燃。这两句诗不但写出了春光的美好可爱,而且也暗含着诗人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心情。因为“归日”之后,春天即将过去。诗人通过“春花早”这一自然景象,暗示出当时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人民生活的变化等重大的社会问题。
“客身”二句写身世之感。诗人在诗中说自己“客身千载似征鸿”,意思是说:自己漂泊无定地度过了许多岁月,就像一只大雁那样,飞越万里,但总是没有归宿。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情景交融的抒情佳作。全诗通过对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