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寒山阁,当亭午、潇潇雨。
鸟静桃花林,水坐兰苕渚。
玉勒骢稀出,油壁车何处。
欲簪花、簪不住。
花红发白,应笑人憔悴。
春过一半,东去水、难西驻。
前半伤多病,后半休虚负。
白醴匏尊满,紫笋山殽具。
心无累,皆佳趣。
自辞觞酌,劝客须当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谢池春慢》。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谢池春慢
薄寒山阁,当亭午、潇潇雨。
鸟静桃花林,水坐兰苕渚。
玉勒骢稀出,油壁车何处。
欲簪花、簪不住。
花红发白,应笑人憔悴。
春过一半,东去水、难西驻。
前半伤多病,后半休虚负。
白醴匏尊满,紫笋山殽具。
心无累,皆佳趣。
自辞觞酌,劝客须当醉。
【注释】
- 薄寒:微寒。
- 亭午:正午时分。
- 潇潇雨:绵绵细雨。
- 鸟静桃花林:鸟儿在安静的桃花林中飞翔。
- 水坐兰苕(táo)渚:坐在清澈的水中,周围是兰花和芦苇。
- 玉勒骢(cōng):用白玉装饰的马笼头和马匹。
- 油壁车:古代的车名,用油布覆盖车身,以防雨雪。
- 欲簪花、簪不住:想要插戴花朵,却因为天气寒冷而无法做到。
- 花红发白,应笑人憔悴:花儿虽然盛开着,却因人的憔悴而显得有些凋零。
- 春过一半: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 东去水、难西驻:向东流的水难以往西回流。
- 前半伤多病,后半休虚负:前半辈子因疾病而痛苦,后半辈子则因虚度而感到悔恨。
- 白醴匏尊满:白色的酒和匏制的杯子都已经备好。
- 紫笋山肴具:山上采摘的紫色笋子和其他美味佳肴。
- 心无累,皆佳趣:心中没有烦恼和困扰,都是乐趣所在。
- 自辞觞酌:自己主动放弃饮酒。
- 劝客须当醉:劝客人喝酒要喝到醉为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与人生感慨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首联“薄寒山阁,当亭午、潇潇雨。”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阁上俯瞰的景象,天气微寒,雨丝纷纷。这里的“亭午”指正午时分,“潇潇雨”则形容雨声细密。
颔联“鸟静桃花林,水坐兰苕渚。”写诗人在桃花林中静坐,水面上坐的是兰花和芦苇。这里的“桃花林”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或者他所游览的园林,而“兰苕渚”则是一处美丽的水边小洲,诗人在这里静静地欣赏着美景。
颈联“玉勒骢稀出,油壁车何处。”描述了马车稀少,车辆也无处可寻的情景。这可能意味着诗人所处的环境较为偏远,交通不便,或者是他不愿意外出,只想在家中度过这个宁静的日子。
尾联“欲簪花、簪不住。花红发白,应笑人憔悴。”表达了诗人想要插戴花朵,但因为天气寒冷而无法做到的愿望,同时暗喻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憔悴。这里的“簪花”是一种传统的装束习惯,象征着青春和活力;而“花红发白”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老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通过对比春日的美丽与人生的沧桑,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