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响岩阿。
阴云暗薜萝。
山中春去更寒多。
纵紫门不闭,花满径,苍苔润,少人过。
兰舟曾记兰汀宿,牵恨是烟波。
而今林下和樵歌。
看风风雨雨,滋造物,时时变,总心和。

缑山月 雨夕

急雨响岩阿。

阴云暗薜萝。

山中春去更寒多。

纵紫门不闭,花满径,苍苔润,少人过。

注释:在缑山(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上赏月,正赶上下雨天。急雨打在岩石上发出声响。阴暗的云层遮蔽了薜萝藤。山中春天已经过去,更加寒冷。纵然紫门没有关闭,但花儿开满小径,青苔滋润,很少有人经过。

兰舟曾记兰汀宿,牵恨是烟波。

而今林下和樵歌。

看风风雨雨,滋造物,时时变,总心和。

赏析:

《缑山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雨夜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以及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首二句写景,三、四句抒发感慨,后两句以樵夫的歌声作结,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第一句“急雨响岩阿”,描绘了雨夜中岩石上的雨声,给人以急促、压抑的感觉。第二句“阴云暗薜萝”,则进一步渲染了雨夜的氛围,阴沉的云彩遮住了薜萝藤,使得整个山林显得更加幽静。这两联虽然只写了景物,但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雨夜之中。

第三句“山中春去更寒多”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春天离去,带来了更多的寒冷,这种天气变化也象征着人生中的无常与变化。

第四句“纵紫门不闭,花满径,苍苔润,少人过”则是对前三句的回应。尽管紫门紧闭,但山上的花却开得繁盛,青苔也滋润着小路。然而,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能够踏足其中。这一句通过对紫门和山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孤独感。

第五句“兰舟曾记兰汀宿”,突然转换到了诗人曾经乘坐的小船。这句诗回忆了诗人年轻时的经历,那时他们曾在美丽的兰溪边度过夜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如今,这些回忆已经成为了过去,只能在梦中追寻。

第六句“牵恨是烟波”,则是对第五句的延伸。诗人将过去的遗憾和牵挂都寄托在了那烟波之上,仿佛是在寻找过去的踪迹。然而,那些痕迹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留下无尽的思念。

最后一联“看风风雨雨,滋造物,时时变,总心和。”则是对全文的总结。风雨交织在一起,不断变幻莫测,但它们都在不断地创造着世间万物。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内心的豁达与坚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