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黯凄凄草色,狼狼藉藉花枝。
江上烟波天共远,树外云山路更迷。
故人音信稀。
因病纵教废酒,非愁自懒题诗。
芍药荼蘼开渐近,蹴鞠秋千乐有谁。
雨僝风僽时。
【注释】
黯黯(音ǎi ǎi):昏暗。
凄凄:凄凉的样子。
狼藉:散乱,零乱。
江上烟波:江上雾气弥漫,水波渺茫。天:天空,指江上。共:一起。
树外云山路更迷:树木之外的云遮雾罩,山路更难辨认。更:更甚。
故人音信稀:老朋友的音信稀少。
病:生病。
非愁自懒题诗:不是因为忧愁而懒得写诗。
芍药荼蘼:两种花名。开渐近:花将要开了。
蹴鞠(cù jū):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用脚踢球。
秋千:一种游戏,即今之荡秋千。
雨僝风僽(zōu féi):风雨摧残。
【赏析】
《破阵子·禁烟时》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作于公元1180年(宋孝宗乾道六年)左右。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在家乡闲居期间所作。全词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故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欲归无路的苦闷心情。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黯黯凄凄”四句,写景。首句写草色,次句写花枝,都是以景起。“黯黯凄凄”,写出草色暗淡,花枝凌乱的凄惨景象;“狼藉”,形容草木杂陈,一片荒凉。这两句从侧面渲染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接着,作者又通过写江上、树外的景色,表现了天气恶劣,道路难辨的情状。“故人音信稀”,表明作者思念故人的心情十分迫切。
“因病纵教废酒,非愁自懒题诗”二句,抒写作者因生病而废酒,因无愁而懒题诗的矛盾情绪。“纵教”,纵然的意思。“废酒”,不饮酒。“非愁”,不是因为愁苦而懒于作诗。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因身体多病而不得不放弃饮酒,因心情烦闷而懒于作诗的苦闷心情。
“芍药荼蘼开渐近”两句,写芍药荼靡即将开花的情景。“芍药荼蘼”为两种名贵花卉的花名。“开渐近”,指它们将要开放了。“蹴鞠秋千乐有谁”,“蹴鞠秋千”指踢鞠和荡秋千等游艺活动。“乐有谁”,即“谁乐”。这两句说:芍药荼靡就要开花了,可是谁能来欣赏呢?作者以问句形式表达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结拍二句,写风雨摧残花草,作者欲归不得,因而发出“雨僝风僽(zōu féi)时”的叹惜之语。“雨僝风僽”,谓风雨无情地摧残着花草。“雨僝风僽时”,犹言风雨摧残时。“雨僝风僽时”三字,不仅点明时令,而且概括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气氛。它说明作者被排斥在外,不能为国家效力,只能任凭风雨摧残。
本篇词意婉约深至,含蓄蕴藉,语言清新自然。全词虽无豪放之气,却有沉郁之思,其艺术风格与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相比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