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黄鹂寒食,绿窗朱户清明。帘幕尚留飞絮影,衣带谁闻拜月声。画栏携手行。
野水脸波添满,远山眉黛同青。题作人闲端正树,驿路斜阳一片明。西风容易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破阵子·泊舟见官柳一枝亭亭如盖感赋此阕》是北宋词人苏东坡的作品。这首词写于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当时作者在黄州任团练副使。“紫燕黄鹂寒食,绿窗朱户清明”,起笔即点出节令。清明节,正是燕子归来、黄鹂啼鸣之时,此时天气寒冷,但人们却早早地扫尘除垢,迎接春光的到来了。“帘幕尚留飞絮影,衣带谁闻拜月声”两句,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在庭院里扫飞絮、赏明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热爱之情。上片结句,以景收束,既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物,又暗示了诗人的心情——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下片“野水脸波添满,远山眉黛同青”两句紧承上片,描绘一幅清幽明丽的山水画卷。“野水”指野外之水,“远山”指远处的山。这两句写的是清明时节,诗人泛舟湖中,只见湖水清澈,水面上飘满了落花,远远的山峰,像美人的弯眉,显得格外秀美动人。“题作人闲端正树,驿路斜阳一片明”两句是说: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不禁想起陶渊明的名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而如今,我正乘驿车行走在去往驿站的路上,看到路边的柳树,它们在斜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端直、秀丽。这里用典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保持一种高洁的人格追求。

全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答案】

译文:

清明时节,燕子归巢、黄莺鸣叫,寒气逼人。但此时人们早早打扫庭院,迎接春光的到来;清明佳节,人们登高扫墓,祭奠亲人。清明之后,天气渐暖,人们踏青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好风景。

注释:

①紫燕黄鹂:紫燕,指紫燕迎春;黄鹂,指黄鹂啼春。②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4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变暖,万物复苏。③绿窗朱户:绿色纱窗、红色门户;形容门户富丽堂皇。④帘幕尚留飞絮影:指清明时节,柳絮随风飘落。⑤衣带:指衣襟,也指人的衣带,此处指衣襟。⑥画栏携手行:指手挽手一同漫步。⑦野水:指野外之水,也指郊外之水,此处指野外之水。⑧远山:指远处的山,也指远处的山色。⑨题:书写。⑩驿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所走的路。⑪西风:指南风。⑫容易:轻易。⑬生:生长、滋生。⑭人闲:指人才闲置不用或才能未被重用。⑮端正:端庄、整齐的样子。⑯驿路斜阳一片明:意思是驿路上夕阳西下,斜照在驿路上,一片明亮。⑰西风容易生:意思是西风吹来容易生起草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的景物都写得极富情趣而又生动活泼。上片开头四句写清明时节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接着“画栏携手行”二句,写人在春光中游览。下片“野水”两句,写春日里泛舟湖中所见的美景;“题作人闲端正树”,则写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两句,通过写自己乘驿车去驿站途中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抒发了内心的愤懑之情。整首词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巧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