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微寒,琐窗宿雨。分明梦到闲庭宇。一重帘幕对西风,离愁不断浮云去。
来雁惊秋,吟蛩向暮。江乡景物还如许。几番残月又新霜,当时折柳人何处。
诗名:《踏莎行·画柳》
玉树微寒,琐窗宿雨。分明梦到闲庭宇。一重帘幕对西风,离愁不断浮云去。
来雁惊秋,吟蛩向暮。江乡景物还如许。几番残月又新霜,当时折柳人何处?
【注释解读】:
- 玉树:比喻才貌出众的人。
- 微寒:形容天气的凉爽。
- 琐窗:细小的窗户,通常用于表达一种幽深或狭小的感觉。
- 宿雨:隔夜未干的雨,暗示了时间之久。
- 梦到闲庭宇:梦中梦见自己的庭院和周围环境。
- 一重帘幕:一扇扇帘幕。
- 西风:秋季的风向,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凄凉和萧瑟。
- 离愁不断:离别带来的忧愁永无止尽。
- 浮云:比喻忧愁如云般散不去。
- 来雁:指迁徙的大雁,象征着远方的思念。
- 吟蛩(qióng):蟋蟀的一种,常在夜晚鸣叫,这里用以表达深夜的寂寞。
- 江乡景物:描绘江边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 折柳人:古代风俗,在离别时折柳相赠,以示留恋。
赏析:
欧阳修的《踏莎行·画柳》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词作。首句“玉树微寒,琐窗宿雨”便勾勒出一个清冷而幽静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风雨笼罩的庭院之中。“分明梦到闲庭宇”则进一步拓展了这种意境,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接下来的“一重帘幕对西风,离愁不断浮云去”,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既宏大又细腻的景象。
吟蛩向暮。”此句则引入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变化,通过雁声和蛩鸣这两种典型的秋日声音,进一步强化了词中的凄凉感。“江乡景物还如许”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词人的怀旧情怀,尽管身处异地,但对故乡的眷恋却始终如一。最后两句“几番残月又新霜,当时折柳人何处?”以问句结尾,既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也透露了对未知未来的迷茫和期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词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