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老、飞花飞絮。燕子来时,绿窗朱户。不浣闲愁,漫煎离恨奈何许。妾魂销矣,最恨是、沙头树。相送客舟行,却不道、天涯从此。
欲暮。想征衫乍解,双袖泪痕无数。玉环锦带,是纤手、背人亲付。算此后、步步关情,似花发、空阶无主。更不遣、分明凄断,柔肠一缕。

【注释】

看春老:看尽了春天。春老:春天将尽。

飞花飞絮:形容春光易逝,花絮纷纷地落下。

绿窗朱户:用翠绿色和红色装饰的窗户。

不浣闲愁:不洗清心中的闲愁。

漫煎离恨:随意地煎煮离愁。

沙头树:指江边的柳树。

天涯从此:从此以后,就在这遥远的天边了。

征衫乍解:征衣刚刚解除。

双袖泪痕无数:指衣袖上泪痕斑斑。

玉环锦带:比喻女子的美貌。

纤手、背人亲付: 用娇柔的手递给男子。背人,指男子背后。亲付: 亲手交给。

步步关情: 每前进一步都牵动着心中的情感。关情,触动感情。

空阶无主:台阶空荡无人,只有寂寞。空阶无主:空寂无人。

柔肠一缕:柔弱的情怀如一缕丝线。柔肠,柔软而纤细的情怀。

【赏析】

此词抒写离别之情与思念之苦,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开头两句写别后所见,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气氛;三、四句写别后的所思,以春去花落烘托离愁别恨;五、六句写离别之际赠言寄意,表达对远别的情人的眷恋和不舍;七、八句写别后相思,设想未来情景,抒发相思之苦。全词结构完整,情感起伏跌宕,婉转低徊,感人至深。

起首二句“看春老,飞花飞絮”,点明了时令为暮春季节,此时正是百花凋谢、柳絮飞舞之时。“燕子来时”,则表明是春季末期,此时燕子已由北方飞回南方,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已经到来。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画面,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意。

“不浣闲愁,漫煎离恨奈何许”一句,作者笔锋一转,开始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里的“闲愁”和“离恨”都是抽象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作者在离别之际所承受的情感压力。作者并没有选择逃避或者抑制这些情感,而是选择了任由它们自由地流淌,仿佛是任由它们在心头肆意地蔓延开来。这种无所顾忌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妾魂销矣,最恨是、沙头树”一句,作者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沙头的柳树的怨恨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柳树的存在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更因为柳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煎熬。这种情感的积累,使得柳树成为了作者心中难以割舍的象征。

“相送客舟行,却不道、天涯从此”一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当客人离去的时候,作者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她并未向客人倾诉自己的情感,而是默默地送走了客人,踏上了前往天涯的路。这种沉默的告别,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同时,这也表明了作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欲暮,想征衫乍解,双袖泪痕无数。”一句,描述了作者想象中的征衣被解开的情景。征衫乍解,意味着征人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双袖泪痕无数,则是表达了作者内心无法言说的悲伤和痛苦。这一想象的画面,让人深感其内心之悲切与凄凉。

“玉环锦带,是纤手、背人亲付”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柔情。玉环锦带,代表着女子的美丽与高贵;纤手背人亲付,则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厚意。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算此后、步步关情,似花发、空阶无主”一句,是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步步关情,意味着每前进一步都牵动着心中的情感;似花发空阶无主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这种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又充满忧虑的复杂情绪,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对离别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担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