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翼
【解析】 此诗以诗人的友人为描写对象,写诗人携琴访友。前两句写诗人寻访友人;后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的交往。“松”指松树,“迢迢”,远貌。“丝桐”、“无弦意”,指琴,“丹青”指画,“薰风”指和煦的春风吹过。 【答案】 ①诗人携琴访友图 ②松下迢迢一径寻,丝桐自昔喜知音③丹青独解无弦意,曲奏薰风太古心 译文: 我带着琴去拜访我的老朋友,松树下远远地有一条小路,我独自行走着寻找你
【注释】 晓日:早晨的阳光。景仁:陈仰,字景仁。昆季:兄弟。八首:指《送陈仰》诗八首。 【赏析】 这是赠给陈仰的一组诗,共八首。前四首写陈仰家的环境、气氛以及陈氏兄弟的才情、雅趣。后四首赞美陈氏兄弟的文才与风采。 首句“窗开晓日荔阴浓”,描写了诗人所居之环境。清晨,朝阳冉冉升起,透过窗户照射进屋内的阳光十分温暖。窗前,几株荔枝树郁郁葱葱,枝叶茂密,遮住了窗外的光线,使人感到屋内一片幽暗
三水即事 城郭晓烟人避户,沙湾浅水客停舟。 秋毫难道浑无犯,烽火惊心说未休。 注释: 《三水即事·其二》是明代诗人张子翼的作品,此诗描述了城市的早晨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译文: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城市的各个角落,人们在各自的住所紧闭门户,以避免受到烟雾的影响。在沙湾附近的浅水处,有游客停下船只休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城市早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
【注释】江涨:江水位上涨。一夜水声一丈腾,下江如箭上如登:一夜涨水,声势浩大,下江的水流湍急,如同飞箭一般;上江的水流却平缓,宛如登山一般。世间两利真难事:世上哪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呢?敡历:指经历、体验。从今感慨增:从今以后感慨之情会更加深厚。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江涨作比,说明世间两利之难为。首句写涨水声势之大,下江如箭,上江如登,形象地写出了江面水流的汹涌澎湃之势
【注释】 自良山:山名,在江西德兴县。 涧:山谷中的溪水。 一径:一条小径。 拂:擦,掠过。 云晴树郁苍苍:云雾散开,天空晴朗,树木郁郁葱葱。 绝幽疑是天台境:非常幽静,好像到了天台山(道教名山)一样。 隔水蝉声送午凉:隔着水面传来知了的鸣叫声,送来了清凉的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西德兴县自良山中景色的小诗。首句写山中小道的幽深;颔联写自良山景致的优美;颈联写自良山中之清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充闾喜气按歌长,江上歌声皆绕梁”的意思是:满门喜气,歌声不断。江上歌声悠扬不绝如缕。这两句写诗人在喜庆的气氛中宴享宾客,宴会上歌声四起,不绝于耳。“充闾”,指大门口。“长”,久,时间长。“江上歌声皆绕梁”,江上歌声飘荡在高高的房梁上
《樵》 眼底冈山皆故主,担头天地一閒人。 此生不用平津策,笑负初心有买臣。 注释与赏析: - 眼底冈山皆故主:眼中所见的冈山河川皆是昔日的主人,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担头天地一閒人:担头即肩头,意指肩上承载着整个世界,却如同闲适之人一般自在,反映出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此生不用平津策:此句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不拘泥于传统的策略或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及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人的“形象”与“情感”,分析诗中重要语句或意象,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 “草堂四壁绕图书”,首联交代了居所环境,“草堂四壁”指居所四周环绕着书屋,“读书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书房是读书人的乐园。” 第二句“杖倚松风曳短裾”,写诗人在书房中悠然自得,拄杖倚靠松树,听风吹动衣角,悠闲自在
牧(注释) 1. 叩角冲冲短笛吹:叩角,用嘴吹奏。短笛,形容声音清脆。叩角冲冲形容笛声清脆悦耳。 2. 此心不系得牛肥:此心不系,意指没有牵挂,自由自在。得牛肥,意指养牛致富,生活宽裕。 3. 行人笑问侬何事:行人,指过往的行人。侬何事,意为“你有什么事”。 4. 日出山岑日暮归:日出山岑,意指太阳从山后升起。日暮归,意指傍晚返回。 译文: 我敲角吹着欢快的短笛,心里没有牵挂,因为养牛致富
注释:九思,指九思图。丹青独羡夺胎奇,指画技高超,能将自然之姿神妙地捕捉在绢上。画前若解先天意,指画作中应体现出画家的先验之识。始信羹墙有仲尼,指画作中应体现出像孔子一样的圣贤气象。 赏析:此诗赞扬了九思图的精妙绝伦,以及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表达了对画家人格品质的高度赞美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