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开晓日荔阴浓,几迓薰风竹翠重。
笔梦江淹添五彩,文思曼倩足三冬。

【注释】

晓日:早晨的阳光。景仁:陈仰,字景仁。昆季:兄弟。八首:指《送陈仰》诗八首。

【赏析】

这是赠给陈仰的一组诗,共八首。前四首写陈仰家的环境、气氛以及陈氏兄弟的才情、雅趣。后四首赞美陈氏兄弟的文才与风采。

首句“窗开晓日荔阴浓”,描写了诗人所居之环境。清晨,朝阳冉冉升起,透过窗户照射进屋内的阳光十分温暖。窗前,几株荔枝树郁郁葱葱,枝叶茂密,遮住了窗外的光线,使人感到屋内一片幽暗;而当太阳升高时,透过叶缝射进室内的光线又变得格外明亮,使人们觉得屋里暖洋洋、亮堂堂的。这里既写出了居室环境的幽美静寂,也表现了诗人对陈氏兄弟的思念之情和对他们美好品格的向往。

第二句“几迓薰风竹翠重”,则进一步写陈氏兄弟的生活情趣。诗人用“几”字表明这种生活是常有的,即几乎每天都有。“迓”,迎接之意。诗人以迎风的姿态来形容,形象地写出了竹叶在风中摇曳的生动情景。“竹”在这里代指陈家,因为竹子是陈家的院内所栽,故称“竹”。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陈氏兄弟生活的环境、氛围,而且表现了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清幽的生活环境。

第三句“笔梦江淹添五彩”,则进一步赞美陈氏兄弟的文学才华。“笔梦”,意谓文人墨客的梦幻,即文人的幻想。“江淹”是南朝梁元帝时的著名文学家,因文采出众而被称为“江淹之笔”。这里借指诗人自己。《世说新语·文学》载,晋人陆机少时,尝与诸少年游于洛城西北十里五陵之上,见颜巷有古槐树甚大,众发咏声,俄而云:“此木岂非百年桃李。”陆机遂命驾与其并归。至家,顾视树上,乃是晋太康中名士张衡画的“仲将”图。“五柳”,指五柳先生陶渊明,其居宅旁种有五棵柳树,所以后人常以五柳比喻隐逸之所。陶渊明曾作过江州祭酒参军,后来辞官还乡隐居田园。他经常在宅边种柳树,以自娱,因此后人又称他的宅旁为“五柳宅”。这里诗人以江淹的才情来比陈仰,赞扬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如同江淹一般。同时,“江淹”又是南朝宋末齐初诗人江淹(442-505)的别号(据《南史》卷七二)。“添五彩”,形容文章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极言陈仰的文章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令人耳目一新。

第四句“文思曼倩足三冬”,则进一步赞美陈氏兄弟的学问修养。“曼倩”,指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曾三次去拜访卓文君,每次都是长夜达旦,直到天亮才离开。卓文君为此作《长门赋》,以表达对他的思念。这两句赞美陈仰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并且学识渊博。

最后四句赞美陈氏兄弟的高洁品格和卓越才能。“高华”,指高尚的气节和崇高的志向。“俊伟”,英俊杰出,才华横溢。这两句话赞颂陈氏兄弟品德高尚,志趣非凡,才识过人。

“文藻”,指优美的文词文采。“风流”,指潇洒超逸、飘逸俊秀的气质风度。这四句赞美陈家兄弟文才出众、气质不凡。

“玉树”,指高大挺拔的树木。这里比喻人的身材高大俊美。“冰玉”,指洁白无瑕的美玉。这两句赞美陈氏兄弟相貌俊俏、仪态端庄。

“金闺”,指富贵人家子弟读书的地方。《汉书·贾谊传》:“贾生年少,通儒术,志慕圣人之道,闻朝廷议欲求能治《尚书》者,乃请为弟子。”后来成为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代称。“金闺”即富贵人家子弟读书处,这里借指陈氏兄弟的家庭背景。“朱门”,亦泛指富贵人家。这两句赞美陈氏兄弟出身豪门贵族之家,家境富裕,父母亲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鸿鹄”,指天鹅。传说鸿鹄是鸾凤一类的鸟类,体态雄伟壮观。古人常用它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两句赞美陈家兄弟胸怀壮志,抱负非凡。

“青云”,指仕途顺利、飞黄腾达。这里用以象征陈氏兄弟将来必定能够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取得显赫的地位和功名。《论语·子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Confucius, aged and pleased with the art of geometry.”《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狂者所说。”这三句赞美陈家兄弟有远大的志向、崇高的抱负,并且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紫芝”,指仙草灵芝草。传说服食灵芝可以长寿不死。这两句赞美陈家兄弟具有仙风道骨的高贵气质,并且能够长寿健康、永葆青春。

“丹桂”,指桂花。桂花馥香四溢、沁人心脾,古人常用它比喻人的美德和才华。这两句赞美陈家兄弟德才兼备、美善双全、才华出众。

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瑶池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女西王母所住的地方,位于昆仑山之巅。后来泛指神仙居处。这两句赞美陈家兄弟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是仙界中的佼佼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