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莘
【注释】: 1. 开禧元年四月:公元1205年,宋宁宗赵扩继位后,因对内对外政策不得力而引起朝野的不满。公元1206年冬,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宋军全线溃败,宋廷被迫向蒙古求和。次年二月,南宋朝廷在临安即位,改元“开禧”,史称“开禧之祸”。 2. “中都”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3. 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挈家”意为带着家人。 4. “寓居”为寄居于外之意。 5. “柳溪上”是作者的居所。 6.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中“赏析”的具体要求是“分析该诗句的艺术手法”,然后根据要求对诗句进行分析即可。具体到本诗,第一句“谁和阳春曲,仍操白雪音”中的“阳春曲”与“白雪音”都是指代《阳春白雪》,“和”与“操”均表示模仿的意思;第二句“郊寒犹有骨”,“郊寒”即指荒凉寒冷的边塞风光,而“骨”则暗喻作者高洁的品格
【注释】 开禧:宋宁宗年号。自中都挈家还乡:从汴梁(今河南开封)挈家回家。 挈,携带。 柳溪: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二十里。上,指上流。 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盖宰,即盖方远,字文卿,号平山,宋末诗人。约过县斋,是邀我到他家做客,共叙友情。 盖文卿来访约我过他的家,我们畅谈至深夜方辞别返回。 【赏析】 《雪夜小饮》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出郭已超俗”,“出郭”,走出城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他在开禧元年(1205)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诗。 下面是各句的释义: - 脱命市朝隘,侧身桑梓深。 挣脱尘世束缚,远离喧嚣的市集和朝廷,选择在宁静的家乡深处生活。 - 山含首阳色,水带汨罗音。 山景如同古代隐士首阳山的色彩,流水仿佛带着屈原投江时的声音。 - 中夜不能寐
方壶自咏 直写胸中事,谁拈纸上尘。 兴来那暇懒,得处不容停。 行有鬼神觑,诗防天地嗔。 欧苏寻后辈,郊岛是前身。 注释: 1. 直写胸中事:指诗歌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2. 谁拈纸上尘:意指诗人不拘小节,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纯洁和高远。 3. 兴来那暇懒:意指在兴致勃勃、精神饱满的时候,不需要刻意追求闲适安逸。 4. 得处不容停:意指在创作过程中,一旦找到合适的灵感和素材
【赏析】 此诗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时作者任知临安府事,寓居城南。这首诗是诗人在柳溪寓所中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首两句点明题旨,后五句具体写景抒情。《四库全书》本《宋诗纪事》卷六十二载:陈宓有《雪中书屋》诗,与郑文宝同时作,见《全唐诗》卷七百三十四。而《全宋词》所载陈宓《雪中书屋》词,与此诗不同,兹不复赘。 “每恨投南鹊,尤怜向北枝。”起句二句以物拟人,寄情于物。鹊向南飞,象征南方
【注释】 ①世事偏宜假:世间的许多事情都靠欺骗。 ②吾生只认真:我的一生,只看重真实。 ③少知行路恶:年少时就知道,行走的路不好走。 ④老爱在家贫:“年老时,却喜欢住在家乡,因为贫穷。” ⑤宁接古时鬼:宁愿见到古代的鬼怪。 ⑥怕逢今世人:恐怕遇到今天的人。 ⑦涧松方卧雪:山涧里的松树正卧在雪里。 ⑧野草亦争春:野外的花草也竞相开放。 【赏析】 此诗作于开禧元年(1205)冬
这首诗是诗人在自中都挈家还乡后,寓居城南时所作。他在柳溪上居住了十二个月,直到十二月才迁居到柳溪上。在那个夜晚,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他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深夜而归。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群处那相合,单栖正自如。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独自一人生活,与周围的人相处并不融洽,但我却感到自在和满足。 好言天外事,懒读世间书。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外界事物的关注和对知识的渴望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 注释: 1. 彻骨寒谁觉,回骸暖自醒。——彻骨的寒冷谁能察觉,只有身体感到了温暖才会醒来。 2. 直须人悄悄,方得物亭亭。——直等到人悄悄的时候,才能看到事物亭亭玉立的样子。 3. 性伏涵三极,心开烛万灵。——本性被包容在天地间,心灵如同点亮了万盏明灯。 4. 有僧肥臃肿,怪我瘦竭竮
方壶自咏 兴发花开处,情生叶落边。 既为欣厌惑,未脱死生缠。 注释: 兴发:指兴致勃发之时。 情生:情感滋生或产生。 欣厌:喜欢和厌恶。 惑:困惑。 未脱:没有脱离。 生:生长。 死:死亡。 缠:缠绕。 凿破:比喻打破。 月:月亮。 冲开:冲破。 顶上天:头顶的天空。 俗儒:一般读书人。 应:应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方壶”这一物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