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墨娟
【解析】 “风来翠竹影摇金”句,“金”是形容词用如动词。“疏帘漾绿阴”句,“绿阴”是名词用如动词,“绿”是形容颜色。“曲栏斜倚听蝉吟”句,“倚”是介词用如动词。 【答案】 ①翠竹摇曳生姿,映衬着窗下的影子,好像闪烁着金色光芒。②窗帘半掩,微风吹拂,荡漾开一片浓荫。③清晨醒来,白昼过长,无事可做,便斜倚栏杆,静静地聆听树上知了的鸣叫。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闲适生活的诗。首句写景,以翠竹摇曳
【注释】 1. 西楼:指西面的高楼。卷翠罗:形容月光如翠绿色轻罗般柔和。 2. 泻银河:比喻月光照得水天一色,仿佛银河从天而降。 3. 夜深朗韵:夜晚的清风声悠扬。徘徊久:在风中徘徊很久。 4. 竹露无声坠碧柯:竹林里的露珠静静地滴落,落在绿色的竹杆上。 【赏析】 《待月二首(集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此诗以“待”字起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景图。 首联“待月西楼卷翠罗”
注释: 1. 水光山气碧浮浮:水面波光粼粼,山色苍翠欲滴。 2. 莺啭高枝燕入楼:黄莺在树枝上欢唱,燕子飞入高楼筑巢。 3. 无可奈何花落去:花儿凋零、飘落,令人惋惜。 4. 满川风月替人愁:风吹过,月光洒满大地,使人感到忧伤、寂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诗中的“水光山气碧浮浮”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注释】 年年:每年。二首:(这里指两首诗)春晴即事(1)、(2)。集句:指把前人的成句摘录下来,重新加以组合。其二:(这是第二首。) 江色和烟槛外流:江水的颜色同烟雾相混合,在槛外流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第一句“春好锦堤游”写出了诗人每到春天就到锦堤游览的情景,第二句“江色和烟槛外流”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景色,诗人站在栏杆之外,看着远处的江水和天边飘来的烟雾交融在一起
. 晚妆无力亸云鸦: “晚妆”指的是晚上的妆容,“亸云鸦”形容妆容松散如同下垂的云彩和乌鸦。 2. 薄雾寒笼翠袖纱: “薄雾”是轻雾,“寒笼”暗示薄雾给肌肤带来的凉意,而“翠袖纱”则是指轻薄如翠鸟袖子的纱质衣料。 3. 池草梦回诗思杳: “池草”指池塘边的青草,“梦回”表示梦境中回到了过去,“诗思杳”意味着诗歌的思绪深远难以触及。 4. 月钩初上紫薇花: “月钩”指的是月亮的形状像钩子
注释: 1 夜深微雨醉初醒:在深夜里,细雨微微洒落,酒意正浓,刚刚醒来。 2. 风入疏帘月入棂:风轻拂过稀疏的窗帘,月光透过窗棂。 3. 春色恼人眠不得:春天的颜色令人感到愉悦,但难以入睡。 4. 焚香闲自写黄庭:在安静的环境中,点燃香炉,悠然自得地书写黄庭经。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诗人在夜深时,被窗外的春雨和明月所感动,无法安睡,于是燃香静坐,专心致志地写作黄庭经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不要出现多字、漏字、添字的情况。 本题要注意“裁”“渭”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 ①风卷鱼鳞剪绿波:用风卷起鱼鳞来剪裁碧绿的波浪。指秋风吹动水面上的浮萍像剪成绿波那样,形容水波荡漾。
荷钱初放乱浮萍1,香雾空蒙月满庭2。 百尺朱楼闲倚遍3,我心非醉亦非醒4。 注释: 1. 荷钱初放乱浮萍:荷花初开,荷叶上飘荡着漂浮的莲花,如同散落的浮萍。 2. 香雾空蒙月满庭: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月光洒在庭院里,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3. 百尺朱楼闲倚遍:我站在高楼的边缘,静静地看着远方的风景。 4. 我心非醉亦非醒:我的心境既不是醉酒的状态,也不是清醒的状态。 赏析:
【注释】 1.黄土塘:在今四川合江县,是杜甫的母家。 2.风丝:风中柳条轻拂的样子。 3.尽:完。 4.白云深处有人家:语出唐·王维《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中夜来多风雨,关上移书帷半开。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洲采桑叶正齐。”这里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随母亲到外家,在黄土塘山上行路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的开头两句用白描的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赏析”、“评价”等),然后根据要求从诗句的字词、表达技巧、结构层次、情感基调、意境营造、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渺渺云山绿四围”,写诗人所居之地四面环山,山色苍翠,云雾缭绕,环境清幽宜人。这一句是写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眼穿盼不到庭帏”,写诗人日夜盼望亲人归来,可是望眼欲穿也看不到。这一句是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