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墨娟
【注释】: 长亭:指送别的地方。折柳:古代风俗,离别时折柳相赠,以表思念。 【赏析】: “秋风秋雨别离天”,开头两句写诗人与阿嫂分别的情形。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离别的季节,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离别的气氛。“欲问归期百感煎”,表达了作者对阿嫂的依依不舍之情。“此日长亭歌折柳”,诗人在长亭唱起离别的歌曲,折下柳枝相赠。“明朝相忆隔山川”,明天一别,相隔万里,不知何时才能见面。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绮窗蛛网结新晴 - 描述窗户上新蜘蛛网的形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绮窗”指的是装饰精美的窗户,而“蛛网结新晴”描绘了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 2. 一抹微烟竹外横 - 形容轻烟在竹林间飘过的情景,增添了一份朦胧美。"一抹微烟"和"竹外横"共同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3. 拾得红罗手帕子 - 描述了一位女子不经意间拾到的红色手帕,可能是春天的象征
【注释】: 1. 纤纤:细而长的雨丝。 2. 绣馀:指刺绣的余物,这里代指刺绣活儿。 3. 添:点着。 4.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闺怨诗,写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诗中“几日新寒不卷帘”一句,写出了天气的变化和女子的心情:自从丈夫出门后,天气转凉了,几天都没有卷起窗帘来,可见她的心绪是郁结难舒的,这一句为后面写女子思念丈夫埋下伏笔。“秋风窗外雨纤纤”,秋风秋雨,本已令人感伤;何况又是绵绵细雨
【注释】 1. 晏坐:安坐,静坐。 2. 金炉:指香炉。这里指铜制的香炉。 3. 五更香:五更时分的香气。 4. 重衾(qīn):厚被。 5. 鹦鹉:传说中的一种鸟,此处借指人。 【译文】 我端坐在床前不入睡,铜香炉中早已燃尽了五更时的香气,隐约间透过纱窗传来了晨光。虽然已经厌倦了厚厚的被子,但还未躺卧,突然被鹦鹉的声音惊扰,它似乎在催促着我梳妆打扮准备出门。 【赏析】 此诗写诗人夜深未眠
【解析】 本诗的注释中,“阿嫂”即嫂子;“绣云女史”即指女子,此处泛指女子。“晓莺啼断绿杨枝”一句是诗人所见所闻,是写景,但此景非眼前实景,而是诗人心中的景色,所以这一句也暗含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说与旁人浑不解”,意思是告诉旁人他们之间的事情,旁人也弄不明白。“闷来消遣只凭诗”,意思是在郁闷的时候,只有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烦闷和孤独。 【答案】 译文:清晨的黄莺在柳树上鸣叫着
【注释】 1. 海棠庭院:指花木繁茂的庭院。月轮含:月亮像满月,又圆又亮。 2. 枕簟(diàn)轻寒晚梦酣:枕席和竹席上都是清凉的,夜晚在梦中沉睡得很舒服。酣:睡得很熟,很深。 3. 燕子不知人意绪:燕子不知道人的心意。 4. 无端:无缘无故。梁上语呢喃:燕子在屋梁上呢喃着。 【赏析】 此为闺怨诗。首二句写闺中夜景,明月高照,清光如洗,而闺中人独守空房,孤寂无聊,所以“枕簟轻寒”,夜不成寐
为爱良宵月色沉,携琴独自坐花阴。 高山流水自成调,绮阁何人是赏音。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孤独的思考。诗中“高山流水”象征着知音难觅,而“绮阁何人是赏音”则反映了诗人在寂静中渴望交流和理解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透露出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注释】 1. 局罢:棋局结束。 2. 个事:无事,指无所事事。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与二姑的即席赠答之作。首句写初夏时节庭院中绿荫浓密,环境幽静。次句写闲情逸致,欲解闷于弈棋。后二句写一局终了,无事可做,于是笑拈蕉叶,挥洒笔墨,写新诗句,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全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1)“笛管新篁拔玉青,檐前树木映窗棂”:这两句诗写景,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笛声清脆悦耳,笛子吹奏的曲调就像刚刚从竹管里拔出来的那样清冽,而屋檐前的树木在月光下倒映在窗户的格子上,如同画中的景物一样美丽。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听到笛声后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熟悉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和重点字词。本题注意“霁”是“雨后天晴”,要会意;“岚”是“山间的云雾”;“翠”是“青绿色的树荫”。 【答案】 ①春雨初晴,庭院中春光明媚。②云鬓半偏新睡觉。③绿杨阴里听莺声。④春雨初晴,庭院中春光明媚 。⑤云鬓半偏新睡觉。⑥绿杨阴里听莺声。⑦春雨初晴,庭院中春光明媚。⑧云鬓半偏新睡觉。⑨绿杨阴里听莺 声。⑩春雨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