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墨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此诗为诗人在春日里写给其嫂阿嫂的诗作,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怀。“关河遥隔路漫漫”,“关”“河”是古时交通往来要经过的关口或河渡口。“遥隔路漫漫”,意思是关河相隔很远,道路又很漫长,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开遍海棠独自看”,意指花已开尽,唯有自己一个人欣赏着满院的海棠花。“欲寄尺书无雁过”,意即想寄去书信,但是却没有鸿雁飞来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一天霜下万林红,松柏青青小苑东。 不是岁寒征劲节,人间哪个识英雄? 注释: - 一天霜下万林红:描述初霜时节,整个森林都被染成了红色。 - 松柏青青小苑东:指小苑的东方种植着苍翠的松树和柏树。 - 不是岁寒征劲节:意指并非在严冬考验中展现出坚韧不屈的品质。 - 人间哪个识英雄: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人如何识别真正的英雄的疑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霜时森林的色彩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分析每句诗的大意及作用。“冰壶2涤笔不沾尘”,诗人用冰清玉洁比喻自己的心地纯洁,用墨色洗刷笔端不沾染世俗尘埃来赞美小姑的高洁品质;“绮阁闲吟得句新”,借问小姑有何相似之辈,意指她有高雅的情趣,能写出清新脱俗的新诗句;“一窗明月是前身”,以窗前明月喻小姑的才情
【注释】 1. 姊妹花:这里指周佩兰和菊圃是一对姐妹。 2. 开满画栏:形容花朵盛开,美丽极了。 3. 谢家坛:谢氏家族的祭坛。 4. 清词直接:即“清辞直发”,意指诗词语言清新、质朴。 5. 谢家坛:谢氏家族的祭坛。 6. 三生:佛经中说,人有前世、今生与来世,故称三生。 【译文】 两位女子如并蒂花开在画栏边,她们的诗词清新质朴,犹如出自谢家祭坛。 我特别怜爱她们俩都长年深藏闺房
注释:在昏暗的残月下度过一个不眠之夜,我在倚枕低声吟唱,却未能成眠。我不禁叹息,阿婆究竟去了哪里?耳边还萦绕着她呼唤孩子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以“忆王母”为题,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夜深人静之时,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昏昏残月夜三更,倚枕微吟梦不成”,“昏昏残月夜三更”,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而“倚枕微吟梦不成”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眠的状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晓开妆阁听新莺,几度呼童扫径迎。 “晓开妆阁”指的是在清晨时分打开梳妆台的窗户,欣赏窗外的美丽景色,这里的“妆阁”是指女性居住的地方,通常用来放置梳妆用品,如梳子、镜子等。 “几度呼童扫径迎”中的“几度”表示多次,说明诗人已经多次呼唤家中的仆人(童)去清理通往自己住所的道路。 盼到还家还未得,无端风雨阻归程。
夏日偶成 檐前铁马响咚叮1,风搅池荷暗送馨。 午枕梦回凉似水,卧听鹦鹉诵心经2。 1. 檐前:指的是房屋的屋檐下,通常有装饰物或者建筑结构在檐下。 2. 心经:佛教经文之一,常用于修行或冥想时诵读。 译文: 夏日里的一瞬即逝的宁静, 屋檐下那匹马儿轻轻敲打着,发出咚咚的响声; 一阵微风吹过池塘边的荷叶, 送来了阵阵香气。 午后,我醒来,感受到一种清凉的舒适, 仿佛置身在凉爽的水面上。 躺在床上
【注释】 依依:难舍难分。 判袂(mèi):离别时挥手分别,袂,衣袖。 惟恐:唯恐。 伤君意:伤害您的情感。 临歧:面对岔路口,引申为告别。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妻子阿嫂回家时所写。首句写与妻子别离的情景;二、三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思;末句写因不忍分别而流下泪水,却不敢让朋友看见的复杂心理。全诗以“泪”为中心意象,通过写别时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 春去:春天已经过去了。 2. 茶经1画谱乱成堆:形容春天过去后,茶叶的采摘、制作等工序也变得杂乱无章。 3. 才罢金针句又裁:指在春天结束之前已经完成了金针(一种手工刺绣技术)的制作,但现在又开始重新裁剪。 4. 忙里不知春去也:意思是说,忙碌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春天已经过去了。 5. 卷帘时有落花来:意思是说,当卷起窗帘时,有时可以看到落下的花瓣飘进来。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理解能力。名句默写关键是要清楚诗文的原意,尤其是一些易错字,如“怆”等,要求学生平时加强背诵、记忆。解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怆”“寐”“庭户”。 【答案】 暌隔慈颜已二年,终宵遥忆倍凄然。 离家怕作还家梦,月上东窗未敢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