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墨娟
木兰从军 花钿从此两离分,铁甲金戈系战裙。 莫谓蛾眉难报国,也能替父远从军。 注释: 1. 木兰从军:指花木的花瓣和金属的装饰品(花钿)从此被分离,象征着离别。 2. 莫谓蛾眉难报国:意思是不要认为女性难以报效国家。 3. 也能替父远从军:意思是木兰也可以代替父亲去从军打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女子英勇从军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木兰从军的艰苦环境,表达了对女子勇敢报国的赞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病起”的意思是:身体不适,起床后。“手把菱花试晓妆”,意思是:清晨起来,用手拿镜子照自己的脸,试穿新衣裳打扮自己。“菱花镜”是一种古代妇女梳头用的圆框的镜子。“试晓妆”即梳妆打扮的意思。“腰肢消瘦减容光”,意思是:身体消瘦,面容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两句是说病后体弱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及理解能力,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赏析诗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等。“细雨霏霏薄暮时”,描写了一幅细雨霏霏、薄暮时分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寒风入户冷难支”一句,用夸张手法描绘出天气之寒冷,表达了诗人因春景而感到寒冷的心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春宫怨》,全诗如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溶溶2月色逗清光3,静坐深闺引兴长。 - “溶溶”形容月光如水般的明亮。 - “逗”有引诱、吸引之意。 - “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 “静坐深闺”描绘了主人公独自坐在深宅中的情景。 - “引兴长”表示因月色而引发深思或感慨。 译文:明亮的月光如同流水般清澈,我独自坐在幽深的闺房中,被这美景所打动,思绪万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冬雨夜坐》。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和赏析: 1. 钟残漏尽五更天:五更天是指子夜时分,此时钟声已经敲响了五更。这里的“钟残漏尽”形容深夜的时间已经过去,天快亮的时候了。 2. 绮阁吟诗尚未眠:“绮阁”指的是华丽的阁楼,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住所或者某个文人雅士的居所。“吟诗”指的是在阁楼上吟诵诗歌。而“未眠”则表示诗人因为思考或创作诗文而难以入睡。 3.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秋日同大姊、阿嫂过绿轩看花》。全诗如下: 抛却金针过石台,群花历乱桂花开。 一年好景难辜负,几度踌躇去复来。 译文: 抛下手中的金针,走过石台,欣赏着美丽的花朵。 群花盛开,桂花也开得热闹,让人心情愉快。 美好的景色总是短暂的,我们不应该错过任何一刻的美好。 多次犹豫,不知道是该去还是该留。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秋天与大姊和阿嫂一起赏花时所作
【注释】 1. 云句:指在上元之夜,思念亡父。 2. 今宵风雨里:指今夜的元宵佳节,天正下着雨。 3. 灯:元宵节挂起的彩灯。 4. 何人伴送上元灯:指没有亲人陪同自己一起赏灯。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上元之夜怀念已故父亲的有感之作。开头两句写自己登高凭栏,遥想父亲生前的贤德;第三、四句写今宵风风雨雨,无人共赏明月,只有孤灯相伴。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亡父无尽的怀念之情
注释:我是为了寻找美丽的花朵,上翠台去欣赏,满园的丹桂及时开放。小姑吟诵得好,优美的句子里引入了天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诗中“为访名花上翠台”,描绘了诗人为了寻找美好的花朵,上翠台去欣赏的情景。“满园丹桂及时开”,则形象地描绘了丹桂花开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小姑得得吟怀好”,“小姑”指的是妻子,这里用来形容妻子的吟诵技艺非常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1. 廉纤:细密的样子。 2. 四望空:四周望去,空荡荡的。 3. 阁阁:拟声词,形容蛙鸣声。 4. 房栊:房檐。 5. 已了:完了。 6. 沉吟:深思、沉思。 7. 坐漏终:直到夜晚漏壶滴完水,才停歇。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静夜中听到窗外的蛙鸣声,引发了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首句“小雨廉纤四望空”,诗人通过描绘小雨和空旷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
【注释】1.绣帏:绣制的小帷帐,比喻精美的卧具。 译文: 停止金针时天色微明,困倦欲睡掩上门扉。 多情却怪天边明月,透过窗户照进绣帐。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静夜中独处时的所见所思。全诗以“即景”为题,写的就是诗人在夜晚独自入睡的情景。 首句“停了金针日色微”,意思是说太阳已西坠,天将黄昏,于是停止了刺绣的针法,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休息。 二句“倦来欲睡掩朱扉”,说的是因为疲倦而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