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赞
注释:猿猴在蓬草巢里吃着山里的果实,背着孩子在溪边洗浴。 月光照不到巴东,猿猴的叫声令人悲伤,让人落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伤的山村生活图。首句“蓬巢饱山果”,形象地描绘出猿猴在山林中生活的惬意。接着两句“负子浴前溪”和“啼冷巴东月”,则展现了猿猴在溪边洗澡、在月光下啼叫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然而,最后一句“令人两泪凄”却打破了这份宁静。猿猴的叫声让人感到悲伤
【释义】 在柳溪边钓鱼,在花村口卖鱼。买了酒独自喝,枕着渔具睡在蓬窗下。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渔父的生活,诗中通过写渔父捕鱼、喝酒、睡觉等活动,表现了渔父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和与世无争的心境。全诗语言平淡,不事雕琢,却能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渔父的形象和内心世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永和九年暮春时期,会稽山阴春意渐浓。 兰亭胜景天下闻名,一年修禊事最适宜。 群贤毕至少长相聚,此地山峻林密奇观。 又有茂林与修竹,清流激湍左右流。 引水行觞曲水流,列坐其次遵两涯。 虽无丝竹管弦声,一觞一咏幽情舒。 当天浪气清彻时,惠风和畅来迟迟。 仰观宇宙浑浩浩,俯察品汇咸熙熙。 游目骋怀娱视听,其为可乐信何如? 人有生具形质躯,相与俯仰一世馀。 有时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意自知。
固知死生或虚诞,亦见彭殇真妄为。 后人视今今视昔,先后固已无差池。 千载兰亭称盛事,伟兹叙录都文辞。 世殊事异忽今古,兴怀一致风流师。 后世揽辞人已远,亦将深有感于斯。 注释:这首诗是对兰亭序的续作,表达了对古人的感慨和对后人的期待。诗中引用了苏轼的“固知死生或虚诞,亦见彭殇真妄为。”来表达对生死的看法;引用了杜甫的“后人视今今视昔,先后固已无差池。”来表达时间的流转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歌白纻,歌正长。” - “歌”指歌唱。 - “白纻”是一种古代的歌舞形式,也指白色的丝织品。 - “歌正长”意指歌声悠扬持久。 - 关键词:“白纻”,“歌”,“正长”。 - 译文:唱起白纻歌来,歌声悠扬而持久。 2. “白纻白于霜,鸳鸯瓦盖金雀堂。” - “白于霜”形容白纻的纯净和洁白如霜。 - “鸳鸯瓦”指用鸳鸯图案装饰的瓦片。 -
【注释】官滩:在今安徽怀宁县西南,长江北岸。白柘(zhè):一种树名。歌:指乐府《白头吟》。开门:指打开门迎客或送宾。风扫舍:风吹拂着房屋,打扫庭院。 【赏析】这首诗是写一个客人在官滩遇到白柘树的。 “官滩与白柘,开门风扫舍。”诗一开篇,就写出了诗人来到此地的所见。官滩,即官港,在今安徽省怀宁县西南。这里江水湍急,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直插江心的石壁峭岩,所以叫做“官滩”。诗人站在岸边
注释 雁号:大雁的叫声。马龁(hé):马嚼草根,用以磨牙。枯荄(gāi):草根。碧山:青山。管:指心。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旅途中听到大雁叫唤、看到马儿啃食干草的情景,联想到自己多年宦游在外的艰辛,抒发了内心的感受。全诗四句,每句都写一个场景,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勾连的。第一句“坐听”,第二句“卧闻”,都是静听,第三句“经惯”和第四句“今管”,则是从自己的感受来写的。
【译文】 在东塘,湖水涨满,鸳鸯戏水;在西塘,柳色昏暗,黄鹂鸣叫。 短篙划破碧波荡漾,船儿摇曳,红妆女子采莲忙。 风吹起女子翠袖,藕丝裙摆飘扬,明眸皓齿歌声扬。 白面高楼郎君手持羽扇,系马垂杨旁,气度非凡。 一水之隔,参商相见难,莺声渐隐,过前塘的柳树。 柳树漫到高楼,心情独自伤感。 【注释】 1. 东塘、西塘:泛指两个相邻的池塘,分别位于东西两侧。 2. 飞鸳鸯(yuān yāng)
注释: 白纻词三首 其三 歌白纻,歌欲彻。 白纻白于雪,灯残月坠弛芳缬。 梦绕阳台光影掣,繁华富贵炙手热。 秋月春花当令节,金马铜驼徒望切。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歌舞升平、繁华富贵的诗。诗人以“白纻”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歌舞场景。 第一句:“歌白纻,歌欲彻。”意思是唱歌唱得非常好,歌声即将结束。这里,“白纻”是一种古代的乐器,用白布制成,形状类似琵琶,因此得名。而“歌欲彻”则表明歌声即将结束
【注释】:陇:山间小道。沾襟:衣服湿透。 译文:傍晚时分,牛羊从山路上下山;北风凛冽,乌鸦雀子纷纷飞回树林。易水边上马嘶声响,我回头望去行人已远去。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由江西赴河南途中,描写了一幅暮色苍茫、天气阴沉的旅途景象。首联写牛羊归途,“日暮”点出时间,“下陇”表明地点,“牛羊”与“乌雀”是自然景观,也是诗人所见之景,“投林”暗示天色将晚。次联写马嘶声,“寒”字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心情的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