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注释】 翻手:比喻人反复无常。 覆手:也指人反复无常。 业识:做官的才能,即政治能力或才干。 忙忙:忙碌。 本:根据。 无本可据:没有依据可以凭借。 【赏析】 此诗为颂古之六首中的第六首。这首诗主要讽刺那些玩弄权术的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的本领很高强,但却没有真正的才干(无本可据)。全诗以议论为主,语言简洁、明快而富有力量
这首诗是宋代释慧空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中的第127首。这首诗通过牛头、鲁祖和净慈三个形象来比喻僧人的言行,表达了作者对僧人行为的批判和批评。 “牛头横说竖说,不曾动舌”这句诗描述了牛头和尚的行为。他虽然说话了很多,但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像舌头一样不动。这里的“牛头横说竖说”,形容了牛头和尚说话时的态度,既没有条理也没有深度。而“不曾动舌”,则是指他并不善于言辞,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注释: 1. 倒用横拈:形容人做事不正经,歪门邪道。 2. 憨憨:愚笨的样子。 3. 稳放一头低:形容人态度从容,不慌不忙。 4. 草窠里:比喻杂乱的地方。 5. 东倒西擂:形容人到处乱撞。 6.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愚笨而从容的人,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超脱和洒脱。诗中的“倒用横拈”形象地描绘了这个人做事不正经,歪门邪道的特点。而“憨憨稳放一头低”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人物的愚钝和从容
【注释】 适:适合。昔:从前。所愿:所期望的,所希望的。今者:现在的。已:已经。是:这。大奇:非常惊奇。只恐:只怕。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美玉之作。首句写诗人过去曾经希望得到一块美玉,现在的愿望实现了,所以“适吾”与“昔所愿”相对应。次句说这块美玉非常奇异,让人惊叹不已;但三、四句又表示怀疑,怕它不是真正的美玉,而是赝品或者伪劣产品。诗中通过这种反复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对真
诗句原文: 枫落吴江欲冷时,一堂百衲败荷衣。 凭谁拨取炉中火,莫似沩山眼𥉌痴。 译文: 枫叶开始飘落吴江之上,寒意渐浓之时,我独自坐在破旧的荷衣旁。在这萧瑟的环境中,谁能为我点燃炉火,驱散这寒冷和孤独?不要像我一样,被世间的名利所迷惑,变得如此迟钝和愚蠢。 注释: - 枫落吴江欲冷时:描述了一种深秋的景象,落叶满江,寒气逼人。 - 一堂百衲败荷衣:描绘了主人公穿着破旧的荷叶衣服的形象
释义:心要安定,随缘而行禅。 不要轻易将“安乐”之道传授于人。 注释:《大般涅槃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因妄想执着而失之。” 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但因妄想分别执著而失之。”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维摩诘经》说:“夫坐禅入定,犹如水中月、空中花,虽然可见,但非实有,若取来用,则水尽也、花落也。” 《六祖坛经》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诗句:未得黄梅山里信,先开大庾岭头花。 译文:没有收到黄梅山里的消息,就已经在大庾岭上盛开花朵。 注释:黄梅山——位于今中国江西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大庾岭——位于广东省北部,是连接中原与南方的重要通道,也是岭南地区的门户。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奇迹的惊叹。诗人通过对比“未得黄梅山里信”与“先开大庾岭头花”两个场景,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惊人之处
注释:大地、日月以及万物,时至终将归尽。未曾有一样东西,不被无常所吞食。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他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表达人生感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认识。 首句“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描绘了宇宙万物的生老病死。大地、日月、万物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第二句“未尝有一物,不被无常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规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仲夏初吉,有好消息。 注释:仲夏时节,即农历五月,是吉祥的月份。这里有好消息,可能是某种喜事或者好消息。 露柱灯笼,参学事毕。 注释:露柱指的是露天的柱子,这里可能是在寺庙中看到的情景。灯笼则是指照明用的灯笼,参学则是学习的意思,事毕则表示事情已经完成。 证据则任汝证据,鞭逼则任汝鞭逼。 注释:这里的“证据”和“鞭逼”都是比喻说法,表示你可以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也可以选择被他人的逼迫所左右。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一百二十二海云空,海天阔。 书不来,信不达。 既然解道本来无一物,因何不得它衣钵。 注释: 1. 海云空:比喻心境如海云般空旷,没有任何执着和束缚。 2. 海天阔:形容视野广阔无边,象征着内心的宽广和包容。 3. 书不来,信不达:表示书信难以传达,信中的内容无法到达对方。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和距离感。 4. 既是解道本来无一物: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禅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