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世
寒食舟中 旷野四无邻,征途及暮春。 孤舟寒食雨,万里倦游人。 乡垄音书断,松楸涕望频。 一杯今日酒,谁酹故山坟。 注释: 1. 寒食:清明前一天或后一天,扫墓祭祖的日子。 2. 舟:船。 3. 旷野:荒郊野外。 4. 及:到。 5. 孤舟:孤单的小船。 6. 雨:下雨。 7. 倦:疲倦。 8. 松楸:松树和楸树,都是墓地常见的树木。 9. 酹(lèi):古代一种祭祀仪式,用酒杯向地表示敬意。
【注释】 杨花:即柳絮,又名榆荚。 榆策:榆树的枝条。榆策细如钱:榆枝细小像钱一样。榆策,指榆枝。 并触:同时碰到。 冲波无日夜:船在浪中行驶,昼夜不停。 何似:比得上。 中流去渺然:象飞鸟那样在水中远去,渺茫而不可追寻。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舟行江南时,借描写所见景物抒发春情。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诗以“见”字领起,点明题旨。首联先写出了杨花和榆荚的洁白、纤小。次联是说它们被风吹到船上
【注释】 素月:洁白的月亮。澹盈盈:清澄而明亮的样子。凌波:在水上行貌。 关山一以望,砧杵几家鸣:远望关山,听到几声捣衣声。 箭浮衣荇乱,镜漾布帆轻:水中的倒影被风吹得杂乱无章,水面上漂起的布帆随风轻轻荡漾。 谁解征人怨,萧条此夜情:谁能理解征人的哀怨?在这萧瑟的夜晚,他们的心情是如此凄凉。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在边塞思念家乡的思乡诗。全诗语言明白晓畅,感情真挚动人。前二句描写了明月、凌波
南池 树隐平桥合,花藏曲坞幽。昔贤留有咏,兹地成千秋。 桂棹芙蓉渚,菱歌杜若洲。南池风物好,春日羡遨游。 注释: - 南池 - 南池:一个地名或者自然景观的名字。 - 树隐平桥合:树木隐藏在平桥之下,桥下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树林。 - 花藏曲坞幽:花朵藏在曲径的幽静之地。 - 昔贤留有咏:过去的贤人曾经留下诗作赞美这里。 - 桂棹芙蓉渚:用桂花制作的船桨,划过芙蓉盛开的湖泊。 - 菱歌杜若洲
【注释】 1. 微风起萍末:指春风吹起水面上漂浮的萍草。 2. 凉雨亦丝丝:形容秋日细雨,如丝般绵绵。 3. 征路聊逢此:在漫长的旅途中偶然相逢。 4. 青尊且自怡:用青樽(一种酒杯)来表达自己心情的愉悦。 5. 孤云生掩映:孤云在树梢或山间飘荡。 6. 独鸟弄涟漪:水边独自的鸟儿在涟漪的水面上嬉戏。 7. 最爱湖光满:最喜欢湖面波光粼粼,景色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
诗句原文: 谢客何时久,逢僧若个闲。 不知萝月下,敲破几松关。 注释解释: - 谢客何时久:这里指的是诗人长时间闭门不出,与外界隔绝。"谢客"通常指辞别世俗之交,闭门谢客,形容诗人独自生活的状态。"久"表示时间长久,可能是长时间的隐居或闭门不出。 - 逢僧若个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僧人相遇时的心境。"逢僧"意味着与僧侣相遇,"若个闲"则是询问对方为何如此悠闲自在
注释: 闭门缘避客,简出似怀疴。——闭门是为了避开客人,简出好像有病一样。 拾翠谁同伴,听莺独寤歌。——我独自一人去欣赏美丽的景色,听黄莺歌唱。 三春行尽矣,一醉奈愁何。——春天已经结束了,喝醉了又怎么样呢。 为问青郊道,芳菲几许多。——我想问青郊道上的花草,那里有多少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无奈。 首句“闭门缘避客”描绘了他因疾病而闭门不出的行为
春日尹世立携同高仲良陈伯良集放生社是日微雨 其二 湿烟含阁润,滑雨点林酥。 晴霁虽云好,空蒙似此无。 泉堪供碧乳,饭亦出雕胡。 尽日闲吟眺,为欢尚未徂。 注释:湿润的烟雾萦绕着阁楼,滋润了树木;细雨点点如酥油般落在林中。虽然天气晴朗,但云层厚重,仿佛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泉水甘甜清澈,就像碧绿色的乳汁;饭菜也出自雕胡这种珍贵的食材。整天悠闲地吟诗眺望,因为快乐而不愿离去。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最后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此诗首联写景,诗人夜步月下,所见为烟鸟初定,虚庭人独闲。颔联写景,诗人举目长空,只见一片皓月,半浸碧溪湾。颈联写景,诗人仰望长空,只见一轮明月,映照在碧溪之湾。尾联抒情,诗人遥想古人赏月的情景,感叹时光流逝。 本题要求分析诗句的大意并给出注释及赏析。
【注释】 东山: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为古代名胜之地,有“越中山水甲天下”之称。 蜡屐(gē):用蜡涂成的木屐。 妓女:歌舞伎女。 【译文】 城里的世俗生活不过如此,我一定要去寻找那僧寺里的闲适。 今天我试着穿上木屐,带着歌妓到东山游玩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游东山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要远离都市的喧嚣、追求自然和宁静的愿望,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开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