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注释: 童丱(xián)须知梳妆八篇:《论语·阳货》中曾记载了孔子的话:“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幼年时的行为,就像天生的一样,习惯就自然地形成。”这句话后来被称为“童丱须知”,意为要从小培养好的德行,知道怎样做是对的。 随宜首饰莫留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身份选择适合自己的首饰,不要过分追求华丽的外观。 珠翠(cuì)虽多未是荣:虽然佩戴了很多珠宝翡翠等贵重物品,但并不一定能带来荣耀和地位。
童丱须知酒醴八篇 译文与赏析 诗句原文 酒可忘忧更养神,直须少饮始为真。 君看阮籍刘伶辈,终为沉酣丧此身。 注释 1. 童丱:指年轻女子初嫁时,其夫婿需亲为其整理发髻,象征婚姻的开始。 2. 酒醴:指美酒佳酿,喻意美好事物。 3. 八篇:此处可能指的是《酒醴八篇》一诗,是宋代诗人史浩的作品,内容涉及家庭伦理和生活智慧。 4. 阮籍、刘伶:均为古代著名文人,以饮酒放达著称
解析: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是对应译文和注释,最后是赏析。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翻译、注释: 1. 童丱须知膳羞八篇 - “童丱”通常指儿童时期的头发,这里可能用来比喻年轻的时代或早年。 - “知膳羞八篇”意指知晓古代礼仪之食,特别是《礼记》中的八种不同的饮食礼仪。 - 这句可能表达的是作者年轻时就了解并学习这些礼仪的重要性。 2. 设牧端因飨鬼神,大亨亦为养贤人 -
这首诗的意思是:小时候就应该知道食物的美味,要珍惜粮食。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是,我们不应该认为天性就是让强者生存,弱者被吃掉。 “童丱须知膳羞八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童年时期,就要了解和尊重食物的味道和价值。八篇指的是《礼记》中的八种食物,分别是粱、稷、稻、穇、黍、菽、麦、菰。这里的“膳羞”,可以理解为美食,也可以理解为饮食礼仪。 “物因相胜还相啖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童丱须知膳羞八篇,圣主勤勤欲措刑。 何尝黩武爱兴兵?四方罢贡伤生物,愈见仁恩浃有情。 注释: 1. 童丱:指孩童,这里指的是年轻的学子或读书人。知膳羞八篇:指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诲,如饮食要珍惜食物、尊重他人等。 2. 圣主:指贤明的君主。勤勤:勤勉、努力的样子。欲措刑:想要施行刑罚。 3. 何尝:意为“岂止”,表示程度深重。黩武:过度使用武力。爱兴兵:喜好发动战争。 4. 四方
童丱须知膳羞八篇, 滹沱麦饭出匆匆,禁脔天厨未必丰。 若使平安能念此,铏羹土塯古人同。 注释1:童丱:指幼年时的头发,这里指童年。 注释2:八篇:泛指文章、诗赋等。 注释3:滹沱:水名,在今河北境内,这里泛指农田。 注释4:天厨:皇帝的厨房。 注释5:禁脔:古时天子所食之肉,比喻珍馐美味。 注释6:铏羹: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注释7:土塯:土制的餐盒或饭碗之类。 赏析
【解析】 童丱须知膳羞八篇:幼时应该知道饮食要清淡、不贪吃。 二膳朝朝饱即休:一日两餐,吃饱了就停止进餐。 何须嗜杀苦营求:不必追求口舌之欲而伤身体。 鱼虾蟹蛤皆微细,数百方能满一瓯:鱼虾蟹蛤都小,几百才能装满一碗。 【答案】 译文:幼年时期应该知道饮食上的清淡,不要贪吃。每日两餐,吃得饱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贪图口腹之欲伤害身体呢?鱼虾蟹蛤都小,要经过几百只才能装满一碗饭。 赏析
童丱(指童年时期)须知酒醴八篇。 平日恂恂号古人,三杯才饮乱天真。 精神愦愦如痴梦,赢得时时病在身。 【注释】 童丱:儿童的发髻,借指少年时期。 恂恂:诚实、恭顺的样子。 八篇:八首诗。 平日:平时。 恂恂:诚恳、恭顺的样子。 号:称呼。 “三杯”句:形容喝酒过多。 浑沌:混沌,不分明的意思。 愦愦:神志不清,恍恍惚惚的样子。 痴梦:指迷惘、糊涂的梦境。 病在身:生病。 【赏析】
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如下: 童丱须知酒醴八篇(注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儿童时期就应该懂得饮酒的礼仪,就像《周礼》中记载的那样。八篇是指《周礼》中的八种礼仪。 休说私酤趁得钱(注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说自己偷偷地酿酒赚钱。私酤是私自酿酒,趁得钱是指赚取了钱财。 官场警捕致忧煎(注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官场上的警惕和追捕会让人感到忧虑煎熬。警捕指的是警惕和追捕。
注释:小时候就知道食物要清洁,不可随便吃。看到现在的人大肆浪费,大鱼大肉堆在一起,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如果知道这些食物一旦入口就变成污秽之物,又何必在意这些事情呢?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时人奢侈浪费的不满和批评,同时呼吁人们珍惜食物、节约资源。诗中“童丱须知膳羞八篇”意为从小就应该知道食物要清洁,不可随便吃;“嗟见时人大侈生,八珍同聚一杯羹”意为看到现在的人大肆浪费,大鱼大肉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