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童丱须知酒醴八篇:孩童时期,就应当知道《礼记》中“有酒醴之设”的礼节。居家姆传未曾成;在家时没有接受过母亲的教诲。才及笄年便有行:刚刚长到成年,就要出嫁。中馈既然长酩酊:既然已经长大成人,就会沉溺于酒色之中。儿孙婢仆尽纵横:儿女和仆人都肆意妄为,横行霸道。赏析:这是一首写妇人生活状态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妇女的口吻诉说了人生的痛苦、悲哀以及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童丱须知衣服八篇 人君风化非虚文,举动常令天下闻。 唐帝宫中三浣濯,未如晋武雉裘焚。 注释: 童丱须知:指儿童应该知道的礼仪和规范,这里的“童丱”指的是儿童时期的男孩。 衣服八篇:指的是古代关于衣服制作的八个篇章或准则。 人君风化:君主的言行举止对民众有着深远的影响。 匪虚文:强调言辞的重要性,而不是空洞无物的文字。 举动:行为举止。 令天下闻:使得天下的人都听到。 唐帝宫中:唐朝皇帝的皇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重要意象,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本题的关键词是“童丱”,即幼年时期。 童丱须知酒醴八篇,欢欣歌饮皆从欠。童丱:儿童。知:懂得。酒醴:酒食。八篇:指《少师礼》,古代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欢欣:高兴。歌饮皆从欠(zōu),指唱歌喝酒都以欠为节拍。从:依照。 乐极悲哀自此生。乐极:高兴到极点
【注释】 童丱:指小儿。八篇:《礼记》有《内则》一篇,记载古代男女的冠、婚、丧、祭等礼仪;又有《深衣》一篇,记载古代女子的衣服。这里泛指衣服。 织者、衣者:即制作这件衣服的人和穿这件衣服的人。 越溪:指浙江一带,是古代女子出嫁的去处。寒女:指家境贫寒的女子。汉宫妃:指汉代的皇后、公主。这里借指古代女子。 青史:指历史上的名臣、名将、名女等人物的事迹。马后:指东汉和帝刘肇的皇后窦氏。先传
注释: 1. 童丱(xián)须知酒醴八篇:《诗经·国风·召南·行露》中有“彼采葑兮,匪夷所思。彼采菲兮,无以下体”。其中“采葑采菲”指的是采摘植物的梗和叶子,比喻做官时必须勤勉尽责。童丱是指年少的小孩,这里指年轻的官员。知酒醴八篇意味着了解《诗经》中关于饮酒和礼仪的内容。 2. 越主投醪仇可报,商家沈酗自相攻:越主指的是越王勾践,他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曾用美酒投到江中,以此来报仇
这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下面逐句解释: 童丱(tóng xiǎo)须知酒醴(lǐ)八篇(pái):童丱即童年,知酒醴八篇是说知道《酒诰》八篇的道理。 为子孙顺为臣忠,夫妻和弟恭兄:为子孙就是做长辈要照顾好自己的子女,顺从他们的意思;为臣就是要忠于职守,不贪污腐败;夫妻和睦就是夫妻之间要互相体贴,弟弟恭敬兄长。 如何却致彝伦斁(yì lún yì):彝伦是儒家所说的伦理道德
【注释】童丱(xié):儿童的帽子。八篇:泛指衣服的八种样式。千梭万札:形容织布的速度快,一昼夜能织成千条梭子和万把剪刀。纳:交纳,这里指完成。县官:地方长官。资:凭借,利用。忍饥寒:忍受饥饿和严寒。 【赏析】 这首诗是写农村妇女织布的情景。 “童丱须知衣服八”二句,写织布的常识。织妇织布,先要了解衣服的各种样式,然后才能下机织造。织成的衣服,必须交给官府缴纳赋税。这是织妇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注释】: 童丱:儿童的帽子。丱:古代小儿头上所戴的束发物,即“角”。 八篇:《礼记·内则》说:“女子十年教以妇德,二十教以妇言,三十有教于男工之事,四十动(嫁)而(与)人有子。”这里指妇女在婚后应学习的家庭管理知识。 蜡屐:用蜡制成的鞋。 回禄:火。这里比喻火灾。穿窬(qiú):偷窃。这里指小偷小摸。 千箱积:形容家中财物极多。 愚哉富室:意谓愚蠢的富人。 【赏析】:
【解析】 本诗的注释: 童丱:童儿,小孩。知:知晓、了解。 柔桑春茧:指蚕茧,是农家养蚕所产。柔桑是嫩桑叶,嫩桑叶为蚕所食。 催税公文:催收租税的文书。 口:通“否”,否定词。 系:拘押。 号哭:大声哭叫。 乡村:乡村中,这里代指百姓。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诗人目睹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童丱须知衣服八篇”意思是说
这首诗的意思是:童丱(即小名)须知衣服八篇,官中催税急如弦,纳中还须陪费钱,若有纰疏并糊药,忍看捧血满庭鲜。 译文如下: 童丱须知衣服八篇 官中催税急如弦,纳中还须陪费钱。 若有纰疏并糊药,忍看捧血满庭鲜。 注释和赏析: 1. 童丱须知衣服八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记得穿衣服的礼仪有八种规范。这里的“童丱”是指小孩子的小名或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