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童丱须知,玩好八篇。德产精微偏海隅,谁知寸宝可亡虞。 果闻晋国成功后,垂棘还同合浦珠。 诗句释义: - 童丱须知:童稚时代应该知道的道理,即指儿童应当知道的基本道理。 - 玩好八篇:指《童丱须知》中的“八件事”,涉及道德、学习、生活等方面。 - 德产精微:德性生产精细而微妙。 - 偏海隅:偏远的海域角落,比喻道德生产的地方。 - 谁知:哪里知道,强调对某种情况的意外或无知。 - 寸宝
童丱须知衾褥八篇 梦幻浮华有此身,青毡已旧不须新。 百年撤手成归计,多少衣衾属别人。 诗句释义: 童丱须知衾褥八篇:童丱是指童年时期的衣服,这里指年少时对生活简朴的知晓。衾褥是古代床上的用品,这里泛指生活所需物品。八篇可能指的是一系列关于生活智慧的书籍或教诲。 梦幻浮华有此身:描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如同梦境和虚幻一样。"此身"指的是自己。 青毡已旧不须新:青毡是一种传统的坐垫材料
【注释】 童丱:幼年。 八篇:指《诗经》中的《葛覃》《卷耳》。这里泛指妇女服饰。 浣濯衣裳是所先:意思是说,衣服的洗涤和整理是最重要的事。 金珠镂绘谩新鲜:如果人没有恭俭的品德,那么金珠和花纹装饰的衣服也显得不新鲜,没有价值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作者在告诫人们要注重修身养德,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首联“童丱须知衣服八篇”
童丱须知衣服八篇: 这是说孩童们应该知道《礼记》中“冠、婚、丧、祭、朝聘”五种礼仪的服装规范。 巧把真珠缕作襦,争奇斗好尽功夫: 这两句说的是在制作礼服时,人们用珍珠线缝制内衣,力求精美,费尽心机。 文皇海内多丝帛,只为夫人曳地无: “文皇”指唐代皇帝唐玄宗,“海内”指天下,这里泛指宫廷内臣僚和百姓。“丝帛”,指丝织品,即绢。这两句说,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家繁荣富强,丝绸织造业十分发达
【注释】 丱:古代小儿束发用布条扎成的小结,此处指小孩。好:喜好。八篇:即《八颂》。内家:宫廷。嗜好:爱好。淡无营:不刻意追求。天下方知仰圣明:天下人才能知道敬仰圣明的君主。唐帝若无倪若水:唐王朝没有倪若水那样的大臣。南方黔首:南方人民。怨鶄(wèi尾):指百姓怨恨朝廷。 【赏析】 本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作者借古喻今,以历史为鉴,指出当今皇帝如果像唐明皇那样重用贤臣
【注释】 童丱:童子之帽。玩好:玩具,珍奇之物。谷粟:小米。桑麻:指桑叶和草,用以喂蚕。巾箱:装衣物的盒子。 【赏析】 此诗是说,孩子要从小懂得珍惜粮食和蚕丝等,这些物品对生产很重要。作者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俭,表现了作者朴素、勤劳的思想情趣。 童丱须知玩好八篇(yīn):孩童应懂得爱惜玩物八篇。 谷粟桑麻不可无(xǔ):小米和桑叶是养蚕必需的,没有它们就不能养蚕。 剩求珍玩欲何如(wú)
童丱须知衾褥八篇 解读史浩《童丱须知·衾褥八篇》 1. 原文 贵家兽炭拥红炉,衾褥重重绮绣铺。当念蓬窗饥寒女,一针一缕用工夫。 锦縠绫罗不足贪,无过紫绀与红蓝。 2. 译文 在贵人家,兽炭被红炉拥着,厚重的衾褥上布满了绚丽的丝绸和绣花。请记住,那些贫贱之家的小女孩,她们在寒冷的夜晚中,用针线缝制衣物来换取一点温暖。 锦縠绫罗是世上最珍贵的,但它们也不足以满足我们的欲望
【注释】 童丱:儿童。衾褥八篇:指八种关于寝具的内容,如《礼记》中的“有虞氏易衣而服,重裘而寝,夏葛而𫄨,江纻而练,去鞿旄,去羽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科举考试中所作。诗的首句说:“童丱须知衾褥八篇”,意思是说,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寝具的八种内容。这是说,人生在世,无论地位高低贵贱,都要懂得安身立命之道,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次句说:“我生自幼识艰难”,意思是说
童丱须知玩的八篇文章 圣主中扃日湛然,白珩不重只尊贤。 更于老氏求三宝,慈俭每为天下先。 注释:童丱(xiāng)是指儿童时期的发髻,童丱须知玩好的八篇文章,是说小时候应该学习的八篇文章。中扃(jīng),指君王的宫门内,比喻君主居处。湛(zhàn)然,形容圣君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白珩(háng),古代美玉名,比喻贤才。不重,不是重要的东西。只尊贤,意即以尊重贤者为首要。三宝
注释:童稚时期就应该知道要玩好八种游戏,人生与鬼怪之间没有关系,人怕鬼是因为鬼会做坏事,想要知道古时候的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那就从丘陵、墓地中挖掘。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不满,同时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希望人们珍惜生命,远离邪恶,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身边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