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指出诗句的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结合全诗进行赏析。本题中“童丱须知玩好八篇”是说在童年时期就应该懂得如何欣赏和玩耍这些文章。“金块珠砾今何在?但见阿房满地灰”的意思是:那些黄金、宝玉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只见阿房宫内到处长满了青苔。这两句写阿房宫毁灭后的荒凉景象。阿房宫,秦始皇所建,前殿、后庭、东西阁、廊、阁、楼阁连成一体,宏伟壮丽
注释:童稚时期就应该知道要玩好八种游戏,人生与鬼怪之间没有关系,人怕鬼是因为鬼会做坏事,想要知道古时候的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那就从丘陵、墓地中挖掘。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不满,同时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希望人们珍惜生命,远离邪恶,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身边的美好事物
【注释】童丱:童子的头发。知:知道。衾(qīn)褥:被子,这里指被褥。八篇:《诗经》中的篇章。锦縠绫罗:指丝织品。不足贪:不应当贪图。无过:不过是。紫绀(jiàn):一种贵重的紫色染料。红蓝:即红绿,鲜艳的颜色。黄紬(chōu):黄色的绸缎,质地柔软的高级丝绸。万古传扬:永远流传下去。美谈:好话、佳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仁宗皇帝的诗,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喜爱。 第一句“童丱须知衾褥八篇”
童丱:童子的发髻。童丱须知玩好八篇,意思是要记住《诗经》中的“八风”之歌。 八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诗经》中“国风”共有160篇。 异物丛珍:指各种珍奇的物品。 纤毫:极小的部分。 西戎:古代居住在西部边境的少数民族。慕义:仰慕正义。陈方物:陈列四方的珍品。 太保:指周公旦。旅獒:周公作《旅獒》以训戒诸侯。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经》中“八风”之歌的重视与怀念
【译文】 童稚之时,就知道被褥八件是必需的; 女子天生享受富华,怎会知道门外的贫寒人家? 风雪交加,大雪压顶,多因无钱买麻。 【注释】 童丱(zhōu):指童年,幼年。衾:被子。褥:垫在身上的卧具或衣服。八篇:泛指衣物。 苎麻:一种植物纤维,可织布,古代用以作衣料。 赏析: 此诗写贫家子女的艰苦生活和对富贵生活的渴求。前两句说童儿自幼就知要穿暖和的被褥,说明他们从小生活在贫困中
这是一首写儿童穿衣的诗,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说明穿衣要适度,不能过于厚重,否则容易感冒。 童丱须知衾褥八篇:童丱是小童的头发,被衣是指被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在睡觉前应该知道被子应该盖多厚,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 被衣不要大温然,腠理开舒易感寒:这句话的意思是,被子不应该太厚,否则会导致身体发热,使皮肤毛孔扩张,这样就容易感冒。 譬似檐隈生草木,不禁霜雪便雕残:这句话的意思是
注释 童丱(ér):儿童的帽子,用来保护头部免受伤害。童丱须知衾褥八篇:这是对孩童来说应该知道的生活常识,包括穿衣盖被、睡觉的姿势等。 贫家:指贫穷的家庭。何事苦劳心:为什么这样辛苦地操劳呢? 终岁(zhěn suì)经营一布衾(jīn):一整年都在为一件布被而忙碌着。 男女夫妻同盖覆:丈夫和妻子要一起盖被子。 依然冰冷过更深:即使盖好了被子,但因为天气寒冷,夜里仍然会感觉到冷。 赏析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 晋帝当时自不君,却将步障助骄臣。石崇不为绿珠死,天谴穷奢故殡身。 注释: 童丱:儿童的发髻,喻指年轻时期。张设:这里指的是制定、规划或布置,引申为准备、策划之意。八篇:《晋史》中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有《八赋》,可能是这八篇赋的内容之一。晋灵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此处借指晋朝的皇帝。自不君:意思是自我放纵,无法自律。步障:一种用来阻挡视线的屏风,此处比喻晋灵公为了保护自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解读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以及诗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童丱知“八篇”,即“八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伯叔兄弟、姑姊妹、甥舅。童丱即指幼年。这两句意思是说:童年时就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八义是儒家认为做人处世最基本的道理。 绢帛鲜华由染工,红花紫草遂收功。这两句说的是做官要清廉,做事要勤勉,不能贪赃枉法
注释:童丱(xiáng)是指小孩头上的束发,这里指小孩子。 张设八篇:即《孝经》八章。张设,陈列。 平时败壁旧泥空,芦席将来谩御风:平常时候,破旧的墙壁上没有灰尘,只有芦席用来御寒。 不是君恩令仕进,何因满眼挂青红:不是因为皇帝的命令才做官进身,所以满眼都是青红两色的旌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仕途坎坷的一种感慨。前两句“童丱须知张设八篇,平时败壁旧泥空,芦席将来谩御风。”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