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 晋帝当时自不君,却将步障助骄臣。石崇不为绿珠死,天谴穷奢故殡身。 注释: 童丱:儿童的发髻,喻指年轻时期。张设:这里指的是制定、规划或布置,引申为准备、策划之意。八篇:《晋史》中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有《八赋》,可能是这八篇赋的内容之一。晋灵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此处借指晋朝的皇帝。自不君:意思是自我放纵,无法自律。步障:一种用来阻挡视线的屏风,此处比喻晋灵公为了保护自己
注释:童丱(xiáng)是指小孩头上的束发,这里指小孩子。 张设八篇:即《孝经》八章。张设,陈列。 平时败壁旧泥空,芦席将来谩御风:平常时候,破旧的墙壁上没有灰尘,只有芦席用来御寒。 不是君恩令仕进,何因满眼挂青红:不是因为皇帝的命令才做官进身,所以满眼都是青红两色的旌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仕途坎坷的一种感慨。前两句“童丱须知张设八篇,平时败壁旧泥空,芦席将来谩御风。”意思是说
这是一首反映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诗,全诗如下:童丱须知衾褥八篇 贵家兽炭拥红炉,衾褥重重绮绣铺。 当念蓬窗饥寒女,一针一缕用工夫。 注释: 童丱(lín ):指小童的头发。 衾(qīn )褥:被子。 兽炭:即“石炭”,一种粗劣的燃料。 拥红炉:拥着红色的火炉。 绮绣(qǐ xiù):精美的丝织品。 蓬窗:草编的窗户。 一针一缕:缝纫时所用线头。 工夫:功夫,劳力。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赏析与注释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文帝却回千里马,项王独爱一名骓。乌江不渡骓难逝,细柳徐行马不驰。 诗句解读: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 - 童丱指的是童年或少年时期。 - 张设八篇表示精心准备并实施的八大计划或策略。 文帝却回千里马: -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是汉朝第二位皇帝。 - 却回千里马意味着拒绝了来自远方的珍贵马匹。 项王独爱一名骓: -
【注释】 童丱:指童年。张设:装饰。 八篇:指《女诫》。 妇人:女子。自处:自身行为。只:衹,只是。闺房:女子的卧室。车马:代指富贵人家。宁:岂,怎么。侈闹装:过分张扬、喧闹的打扮。 与他人:与世俗之人。争富贵:争夺财富和地位。 从来:从古至今。俭素:节约朴素。足:足以,能够。辉光:光辉,光彩。这里指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译文】 童年时期就要明白《女诫》的道理,女子自己应当在闺房中行事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指的是孩子在开始的时候要了解和学习八种基本的礼仪。 蜗涎苔藓不能除,觅得碑文当壁衣。这里的“蜗涎”是指蜗牛的唾液,用来比喻那些难以清除的污垢;而“苔藓”则是指地面上的青草和泥土,用来比喻那些难以清除的污垢。这里的意思是说,即使我们能够找到一些碑文来装饰墙壁,但那些难以清除的污垢还是存在。 富贵一朝还自恣,尽将锦绣缭墙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富贵人家也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 童丱:儿童的头巾。丱是古代小孩的发饰。张设:设置,指穿戴。八篇:这里指《诗经》中的八首诗歌。《论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小雅》有《四牡》《皇矣》等八篇,都是表达对君主的忠诚与祝愿,所以称为“八篇”。 庶人屋壁施文绣,贾谊言之太息时。 庶人:平民。屋壁:墙壁。文绣:彩绘花纹的布或丝织品。贾谊:《汉书·艺文志》著录《新书》,其中《吊屈原赋》
【注释】 童丱:童年,指少年时期。张设:设置、安排。 辎车:古代一种载物或载人的大型兵车。乘马:驾车。 君王赐:君王赏赐。 外物:指外界的名利、地位等。 觊望:觊觎,觊觎,希望得到。 加鞭:加快速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辎车和马匹的得宠与失宠,表达了“外物何须勤觊望”的主题思想。 首二句写童丱时得到辎车和马匹的宠爱,以及由此得到的荣耀。辎车是古代的一种大型兵车,它装载着粮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要求考生在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准确理解诗意、分析诗中艺术手法、评价思想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此类题目要熟记古典诗词的常见表达技巧,比如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炼字等,还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典故。答题时先表明观点,再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点出运用了哪些手法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注意不要只答表面意思,要深入挖掘内涵。本题中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西南时所作。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表达了自己坚持理想的决心。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童年时期就应该学习如何管理国家大事,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骑马等。 帘帷聊欲障堂皇:帘帷,是指宫廷中的窗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保持国家的尊严,应该把窗帘放下,遮挡住外界的纷扰。 有德何须锦绣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