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 吾皇多暇只观书,田猎游盘一事无。北伐日行三十里,何曾异域市名驹。 译文: 史浩的《童丱须知·张设八篇·其一》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闲暇时光的欣赏,认为皇帝应该专心阅读书籍,而不应该沉迷于游玩打猎等琐事。诗中描述了北伐战争的迅速进展,每天行军三十里,却从未在异域购买过好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闲暇时光的描述,展现了史浩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责任感
这首诗的原文是:“童丱须知张设八篇,为国先须班马政,蓄储专以备兵戎。近来贵室豪家子,金勒雕鞍纵侈风。”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 "丱"是指儿童时期的头发,这里可能指的是儿童教育。"张设八篇"意味着要教授孩子们八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反映了古代的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发展。 2. 为国先须班马政: "班"可能是指国家的治理方式或策略,"马政"则可能是指管理马匹的事务
这首诗的意思是:小时候的我就知道要学八种技能,少时常是出无舆,徒步徐行亦当车。近日堪嗟随俗变,便无人与也骑驴。 注释:童丱:儿童。张设:准备。八篇:八种技能,指礼、乐、射、御、书、数、御六艺。无舆:古代的交通工具。徐:缓慢。 赏析:这首诗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学习各种技能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变化的担忧。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小时候学习的技能,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现在社会变化的思考和忧虑
童丱须知张设八篇,这是说在童稚时期就应该知道如何安排礼仪和应对各种场合。 衰残无似一臞儒,圣主恩容帝里居。这是说自己虽然年纪渐长,但仍然保持着一副瘦弱的样子,这是因为皇帝的恩典和宠幸使得他居住在都城之中。 每到传宣陪燕侍,东华门里赐肩舆。这是说每当有传宣的时候,我都会陪同皇帝一起前往,而在东华门内,皇帝还会赏赐我一辆肩舆(一种供人乘坐的车子)
【注释】 童丱:儿童发式。 宫室:皇宫、官府。 八篇:《诗经》中《小雅·鹿鸣之什》共八首,合称《鹿鸣八篇》。此处指八篇《风》诗。 阿房宫:位于秦都咸阳西南,是秦始皇建造的宫殿。 万乐:歌舞杂陈。阿房宫:古代著名宫殿名,为秦始皇所建。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目睹国破家亡,对唐室衰微深感痛心,因而借咏叹宫室以抒发感慨。诗的前半部分写宫殿建筑宏伟壮丽,后半部分则写其毁灭迅速。前人评论
童丱须知宫室八篇 赏析宋代诗人史浩《童丱须知·宫室八篇》 《童丱须知·宫室八篇》是宋代诗人史浩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室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后世统治者的期望和警示。诗中以“相国当年葺未央,欲将壮丽奉高皇”起兴,展现了古代帝王对宫殿建设的宏伟构想。接着,作者通过对比历代君主对于宫室的追求,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大禹卑宫自一身,能令四海叙彝伦。雕墙峻宇垂丕训,更有遗风及后人。
童丱须知宫室八篇, 乞身闲退本何图,赐第俄然处帝都。 报德未忘三捷奏,祈天且办一重炉。 注释: 童丱:幼年时期。童丱知:指幼年时知道。宫室八篇:《左传》中记载,晋大夫韩宣子有八个儿子,他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他们“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后来这八个儿子成为晋国的大夫。这里借指自己的子孙。 乞身:辞官归乡,引退。闲退:指隐居退职。本何图:本意是哪里有什么意图。 赐第:皇帝赏赐住宅给大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奉和圣制幸望春宫应制》,是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童丱须知宫室八篇 童丱:指童年,幼年时期。宫室八篇:古代的宫廷建筑制度,包括宫殿、宗庙、社稷等重要建筑,共分为八种类型。 大禹卑宫自一身,能令四海叙彝伦 大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相传他曾经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亲自体验百姓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禹能够亲自体验百姓的生活
【注释】 童丱(xiān):童年。丱:古代儿童束发用的布条。宫室八篇:泛指诗文作品。卢仝(tóng):唐代诗人,曾任左拾遗、司封员外郎等职,有《玉川子文集》。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借题发挥,托物寓志。 首句“童丱须知宫室八篇”,点明了作此画的缘由。童丱,是指儿时的头发,这里代指少年时期。八篇,是泛指其诗文作品。 次句“数间破屋洛城中”,写画中所见之景。洛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注释:童丱(zhōu)须知宫室八篇,结庐休与梓人评,此辈唯知侈栋楹。身在地方归未得,归来却始悔高明。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童丱”的比喻,说明作者对建筑工匠一味崇尚奢华、追求高大的倾向的不满和反对。 首句“童丱须知宫室八篇”,是说儿童应该知道《诗经》中的《小雅》《大雅》等八篇诗歌中有关建筑的部分,因为那里记载了古代宫殿建筑的情况。 二、三两句写工匠们盲目追求高大的建筑,而忽视了建筑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