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注释】 骎骎:快马疾驰的样子。 宁亲:为父母分忧。 相就:相互接近,指兄弟关系。 二男:指曾大卿的儿子。 八座太夫人:指曾大卿的母亲。 斑衣侍紫宸:指曾大卿在皇帝面前侍候着。 【赏析】 送曾原伯大卿赴江东漕运 阔步骎骎上要津,忽求补外为宁亲。 不贪农扈登卿月,正喜秦淮拥使轮。 相就二男真孝子,益尊八座太夫人。 临岐勿复深言别,看即斑衣侍紫宸。 这首诗是诗人送其兄曾大卿赴江东漕运所作的诗
【解析】 此诗为悼念姑夫王知录而作。王知录曾做过一任地方官,有政绩,所以作者说:“清风已自迫人寒。”他未究功名,却先成仙逝,这是很令人感伤的。“润屋何妨藏万卷,”是说,你虽然已经归去,但家中的书香依然可人;“过庭咸喜得双鸾”,是说你的夫人和你的孩子都很喜欢你。最后两句写他的仙逝,“武陵仙窟君归去,落莫桃花泪不干”,是说你已经去了,那美丽的桃花依旧开放着,仿佛还在为你流眼泪。 【答案】
【注释】汾阳:即唐玄宗李隆基。遗泽:指李隆基的功德。配家:与名家相比,意喻名门望族。蟾窟:月亮。攀桂子:比喻科举及第。断机人:指织布的母亲。秀眉:形容女子的美貌。霜缣:洁白如霜的绸缎。丹旐:丧车,这里指灵车。锦轴:指皇帝赐给官员的诰命文书。生命诰:封官加禄的诏书。踵松筠:像松柏一样长寿,比喻寿命长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郭必强为其母亲郭氏写的挽词。诗中赞颂了母亲的美德和高尚品德
【注释】 乞得闲身欲自由:请求得到清闲自在的生活。 便当寻壑更经丘:应当去山中隐居。壑,山间深谷;丘,小土堆。 力除骄志期争席:努力消除骄傲的志气,争取做同僚中的首席。 尽洗机心为狎鸥:彻底清除内心的机巧,与鸥鸟亲近。机心,机变之心。 兵卫旌旗真冗长:军队的旌旗真是多余而漫长。兵卫,指守卫;旌旗,指仪仗、旗帜等。 门迎车马谩喧啾: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喧闹不停。谩(màn),随意地; 贤侯幸得同声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西湖时所作,以自述身世和隐逸之乐为主要内容。 前四句“乞得西湖养病身,小园真隐谩颐真。已将竹院舍幽客,更筑乡畦招可人”描写了诗人晚年退居西湖,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生活。他乞得西湖的一块地来养病,在小园子里隐居,过着闲适的生活。他把自己的竹院让给那些隐居的客人住,还特意修筑了菜园子来招揽人们。这些描写充分展示了诗人的隐逸之志和淡泊之情。 后四句“茗碗昼看花坠影
【注释】 走笔次韵吴判院:即走笔为吴判院作诗。次韵,是写诗的一种体裁,要求作者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创作。 【译文】 世态炎凉就像捕蝉的螳螂,谁又能知道富贵本由天定。只要我能够象王羲之那样,有一颗清心照见万物,又何必去用熏炉拥燧烟来求得富贵呢? 一曲赐来的《梅花三弄》成了别墅中的雅乐,百杯酒下肚后能吸尽晴川的美景。可人与我谈名理,月到纱窗时兴高采烈,好像要飞升仙境了一样。 赏析:
``` 次韵梁谏议吴殿院二诗江皋晚望 万古金焦浪拍沙,隔江虽迩到何赊。 颇闻敌马轻千里,未省瓜州今几家。 阴雨连宵舟懒动,好风吹晓日方华。 会须急作登连计,建邺明朝在一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米芾的《江皋晚望》。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江边远眺的情景,通过对江水、天空和山峦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万古金焦浪拍沙”中的“金焦”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一作《山居即事》”。 “山间偶成”是题目,全诗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第一句“乘兴篮舆竟出关”,意思是说在高兴的情况下,骑着车子出了边关。“篮舆”指用藤条编成的车。 第二句“故园重见一开颜”,“重见”指再次看到。 第三、四句“镜鸾莹彻冰中水”,“镜鸾”即镜子里的鸾鸟。“莹彻”形容清澈透明。 第五、六句“僧衲斓斑雪后山”,“僧衲”指和尚的衣服,这里指僧人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1句:世间谁不有兴亡,堪叹伊人事最彰。 注释: - 兴亡:指国家的兴盛和衰败。 - 堪叹:表达感慨、叹息。 - 伊人:指那些有权力或有地位的人(古代常用“伊人”代指帝王)。 - 事最彰:事情最为明显或突出。 译文: 世间哪能没有兴盛和衰败,可惜那些有权力或有地位的人都在这些事情上最为显眼。 第2句:诗礼未闻传似续,楼台先欲芘淫荒。 注释: - 诗礼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皇帝恩泽和皇家宴会的诗。以下是对每一节的逐句释义: 清时睿泽浸函生,和气熏陶万宝成。 “清时”指的是一个和平的时代,“睿泽”是指皇帝的智慧和仁德的恩泽,渗透到了百姓的生活之中。"浸涵"形容恩泽深入人心,像水一样润物无声。"函生"可能是指那些被皇帝的恩泽所养育的生命,也可能是指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和气”指的是皇帝的仁政,"熏陶"则描绘了这种仁政如何影响和塑造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