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诗句释义】 次韵冯圆中郎中游甘露寺:这是一首次韵的诗,也就是对别人诗词的回应,是和冯圆中在甘露寺游玩时写的一首诗。冯圆中是一位官宦,他的官职是郎中,所以这首诗也被称为次韵冯圆中郎中游甘露寺。甘露寺在今南京城东,是南朝佛教胜地之一。 试凭古刹俯江城,追思孙权共孔明:诗人尝试着登上古刹,俯瞰着江城,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三国时期的孙权和诸葛亮,他们共同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王朝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范成大的《游雨花台》是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雨花台的景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下面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分析和赏析: 1. 试扶鸠策上烟霞,尚想当年天雨花。 【诗句释义】:我试着扶着鸠杖登上云烟缭绕的山冈,还想着当年天上降下花瓣的情景。 【注释】:鸠策,即“鸠杖”,古代一种用来行走或登山用的拐杖;烟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的《恭和圣制秋日秘阁观图书宴群臣诗》,全诗如下: 舜承尧治焕有章,祥开东壁正腾光。 天临广内朝班肃,宴款仙山午漏长。 已庆车书同薄海,行看琛贽尽名王。 由来服远先文德,不待将军出定襄。 注释: - 舜承尧治焕有章:舜继承尧的治理,展现出辉煌的成就。 - 祥开东壁正腾光:吉祥之兆显现于东壁,象征着光明和繁荣。 - 天临广内朝班肃:天子亲临广内殿,百官朝拜严肃庄重。 -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父老骈肩不可麾,炉烟争绕御班围。 - "父老骈肩"形容人群密集,像是肩膀一样相连,无法分开或移动。"不可麾"则表示无法驱散或指挥,可能暗示了一种难以抗拒的态势或力量。“炉烟”通常与宫廷生活相关联,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御班围”指的是皇帝周围的侍卫或随从。整体上,此句表达了一种政治上的权威和控制力,以及人民对这种统治的接受态度。 2. 共瞻帝所天光近
注释: 健笔如椽不辍麾,瘦生端复减腰围。 健笔如椽:形容书法笔力强健,如椽大笔。 昔人句法今谁在:过去的人用词造句的方法,现在还有谁能继承? 当代文雄似子稀:当代的文豪像孔子那样稀少。 光焰故应侵斗去,葩华直欲挽春归。 光焰:光芒。 葩花:花朵。 直欲挽春归:就像想把春天留住。 炉香一瓣真消得,拟向君家觅锦机。 炉香:指香炉中燃烧的香料,古人常以炉香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锦机:织锦用的机杼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喜到镇江复用前韵》。诗中描绘了作者来到镇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这座城市的美好愿景。 诗人在镇江停留,驻下了旌麾,表示他在此地驻足。然后,他抬头仰望,看到日光照映下的浮玉林峦,仿佛在指顾之间,平山栏槛依然依稀可见,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诗人感叹烟尘已经消散,胡奴已经离去,城郭之中的人们已经惊惶失措,丁令也已经回归。这表达了他对镇江人民平安幸福的祝愿。
再次韵马德骏郎中 戈鋋掣电万人麾,无霸空矜大十围。 关外羽书长踵至,路旁烽火觉烟稀。 已闻异域离心久,行见名王稽首归。 个是吾皇用神武,小臣宁能泄天机。 注释: 戈鋋:古代兵器,这里指兵器的锋刃;掣电:形容戈鋋的锐利如同电光一样。 万人麾:万人指挥,意指统帅大军;无霸:没有称霸的意思。 关外:指的是边疆之外;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紧急文书,这里指战报;长踵至:战报不断传来。 路旁:指行军途中;烽火
和建王颐真庵 夫君锦绣裹肝肠,思涌秋涛溢海塘。 曾向囊中明的砾,却来句里得清凉。 妙因目击初无语,神与天通自发光。 欲识至音还太古,湖江道术两相忘。 注释: - 夫君锦绣裹肝肠:夫君(这里指的是建王),他的才华就像锦绣一样包裹着肝肠。 - 思涌秋涛溢海塘:思绪如同秋天的波浪般汹涌澎湃,仿佛要溢出大海的池塘。 - 曾向囊中明的砾:曾经在口袋中的明亮的石头。 - 却来句里得清凉
注释 - 杏园桑陌:泛指农村。 - 草连空:草地与天空相连,形容广阔无垠的田野。 - 点点残红溅晚风:描述夕阳下,残花飘落的景象。 - 篱落:篱笆。 - 营细柳:种植新柳树。 - 烟尘徒尔隘新丰:形容战火使地方变得狭小和荒凉。 - 宣室:古代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此处借指朝廷。 - 梁傅:指梁武帝(502-549年在位),南朝著名文学家。 - 弱翁: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自己,表示年岁已高。 - 淮肥
【解析】 此诗首联点出当年乞州之事,颔联写扈围之景,颈联写扈围归来时的情景,尾联以鸥鸟比喻自己,抒发了对朝廷的眷恋之情。 【答案】 ①又次韵 译文:当年我又被朝廷罢免,没想到今天又随从皇帝出征。 ②光闪雪矛情益壮,声传玉漏梦全稀。 译文:月光映照下,宝剑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我的心情更加坚定,梦中的钟声传来,但梦已不再完整。 ③已无马向清淮饮,端有龙从白水归。 译文:如今没有马儿去清河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