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注释】 当年:指作者的早年。仗策:用马鞭子抽打马匹。昌言:指诸葛亮。简帝:指汉文帝。“已有”二句:意思是说,你早先就以高明的才智辅佐了皇帝,现在又来为我饯行了。飞龙:指李守。白水:黄河之别名。咸池:神话中的日宫。剖竹:比喻有文才,善于写文章。专城:指有专长和特长的人。三十六峰:指安徽黄山。秀发:美丽动人。佳致:美好的意思。新诗:指作者赠与李守的新诗。 【译文】 当年你凭借才能,为军人们挥鞭助威
梅花借喜雪韵 老去风光报答难,树头春律喜新班。 忽惊断岸一番雪,便忆故园千叠山。 斜日淡烟茅舍外,冷香幽韵竹篱间。 玉壶虚佐寒窗静,不敢呼童取次攀。 【注释】: 报国无门空自怨(出自《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诗人借“梅花”之“借喜雪韵”,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同时抒发了对国家、社会、人民的热爱和关心。 断岸—— 岸边被水冲断的地方; 喜新班——喜气洋洋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赏析】:
梅花借喜雪韵 谩取山樊作二难,只今风味若为班。 斜窥浅碧洛神赋,瘦怯轻寒姑射山。 小辍殊杯清影下,竞留新绝翠微间。 枝边青子垂垂出,金鼎成时试一攀。 注释: - 谩取山樊作二难:指用梅花来象征困难和不易克服的事物。 - 只今风味若为班:现在这种风格就像王羲之的书法那样难以模仿。 - 斜窥浅碧洛神赋:斜着身子观看,就像在看洛神赋中的浅碧色。 - 瘦怯轻寒姑射山
诗句原文:去腊寻幽良独难,杖藜何处见斓斑。 译文:去年冬天我去寻找幽静的地方,独自行走感到很难。在何处可以看见斑斓的花纹? 注释:去腊,指去年;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良独难,独自行走感到很难;杖藜,用拐杖当手杖;何处,何处可以找到;见,看见;斓斑,斑斓的花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冬日里寻找幽静的地方,独自行走感到困难的心境。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雪后的路上寻找斑斓花纹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分析诗歌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相关内容。“不作当年行路难,平明下马趋朝班。欢声渐入玉连锁,瑞气先凝金博山”的意思是:当年路途艰险,如今却能平安地走完,早晨上朝,与群臣共议国事,欢声渐渐传到了皇宫里,吉祥的瑞气先凝聚在金博山香炉上。“曾说岁穰占腊里,更传天喜见颜间”的意思是
【译文】 造化的本领并不难,幻化成梅树柳树已排成一行行。清吟可以对着冰柱唱,烂醉也不应该倒在玉山旁。鹤冷风吹来,飞到亭下砌边;雁迷在烟渚云间,驻在天空中。不移跬步就可以住银阙,神仙驭手何劳亲自去攀。 【注释】 班班:行列整齐貌。 鹤冷风亭:指雪天中的风亭。鹤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比喻周祭酒。 银阙:指仙界。 赏析: 此诗为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诗人借“次韵周祭酒所和馆中雪诗”的机会
诗句: 造化工夫正不难,幻成梅柳已班班。 译文: 创造万物的技艺并不艰难,已经幻化出了梅树和柳树的形态。 关键词: 造化工夫, 难, 梅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造化工夫正不难”,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赞叹和感慨。他认为创造万物的技艺并不艰难,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接着,“幻成梅柳已班班”,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神奇之处。梅树和柳树的形态已经幻化出来
注释:梅花借着喜雪的韵律 看花容易咏花难,自古何人立首班。 东阁五言还水部,西湖一径指孤山。 度墙野月黄昏后,啄雪幽禽去住间。 冷定识渠真面目,从兹桃李不须攀。 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和敬仰。全诗以梅花为线索,通过描绘梅花在不同场景中的形态、姿态,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象,展现了梅花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即要追求真正的价值和品质
【注释】 《拟进讲筵尚书终篇锡宴诗》:这是一首应诏之作,是皇帝对学士的赏赐。学士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经学的基本知识,所以诗人希望他们在皇帝面前能够展示自己的学问,得到皇帝的赏识和奖励。 1. 蚤朝论道沃宸聪(早朝讨论国家大事) - 蚤:早上 - 朝:早晨,朝廷 - 论:讨论 - 道:治理国政 - 沃:滋润,润泽 - 宸聪:皇帝的智慧和才能 2.
【诗句注释】 1. 寄题蒋学正三径庵:寄诗以题名“蒋学正三径庵”以示敬仰。 2. 纷纷俗子信么么:众多世俗之人只相信表面的话语或表象,而不去深入探究。 3. 过眼何须问唯阿:指人们不必过于在意眼前所见,更应追求本质的真理。 4. 三径固知皆坦路:三径指的是三条通向深处的小道,既然已经知晓这些小道都是平坦的道路,自然无需担忧。 5. 一庵聊复障颓波:这里用“一庵”来比喻那些阻挡在前方的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