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深
秋日入佘山观昭庆三栝松 或云种茶似阳羡,吴歈楚调聊相随。 陆家放鹤还沙际,张季思鲈今水湄。 他日青松能待我,茯苓琥珀总宜诗。 注释:秋天到了佘山观赏昭庆寺的三棵栝松树。有人说这棵树种的茶味道像阳羡茶,吴地和楚地的歌谣都与它们相伴。陆羽曾经在沙地上放飞过仙鹤,张季鹰思念家乡鲈鱼。将来有一天,我会像青松一样等待您;茯苓和琥珀也很适合写诗。 译文: 秋天到了佘山观赏昭庆寺的三棵栝松树
诗句原文: 熟梅天气昼阴阴,帘卷湘筠一径深。 十二阑干闲倚遍,晚来多少水云心。 译文: 在温暖的春光中,山居的景色显得格外幽静。帘幕轻轻掀起,仿佛是湘江边那细腻柔软的竹子。我漫步在这深深的小径上,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夕阳西下,我独自倚靠在栏杆旁,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注释: - 熟梅天气:熟透的梅花散发出宜人的香气,使得整个环境都变得温暖而宁静。 - 帘卷:指拉开帘子的动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病后独坐于东堂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首先看第一句“斜倚绳床落照东”,诗人斜靠在绳床上,看着夕阳从东方升起的景象。这里使用了“斜倚”一词,给人一种斜视的感觉,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心情并不轻松。而“落照东”则形容阳光斜射在东边的墙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和希望。 第二句“一帘秋意卷西风”,诗人的视线转向了西边,只见帘子被秋风卷起,带着一丝丝凄凉之意
细雨滋润庭院,湿气未干;小山的毛发和筋骨,都显得生气勃勃。 呼唤儿子半卷湘帘坐下,满涧飞花,好像苦恋春天。 注释: ①杂兴:诗的一种体裁,不拘泥于传统题材与内容,可以随意吟咏。②庭:院落。③除湿:使湿润的东西干燥。④毛骨:指动物或人的骨骼、毛发等。⑤湘帘:湖南出产的竹帘,用湘妃竹制作,因以“湘帘”代称。⑥涧:山间水沟。⑦春: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
注释:初夏的云天阴暗,水气清凉,园林中的梅花已经半青半黄。田间农民唱出的歌声和野曲原本没有谱子,但它们却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就像沧海之水与长江之流那样浩渺无涯。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初夏时所作。他描绘了初夏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诗中通过描绘“云日阴阴水气凉,园林梅子半青黄”等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还通过“农歌野唱元无谱,和合沧浪意自长”等诗句
注释: 初夏,即初夏时节的景色。水亭山馆绿阴肥,指初夏时节,绿树成荫,景色美丽。渐觉心情与世违,逐渐感到心境与世俗隔绝。午睡觉来香未烬,中午醒来闻到香气还未散尽。一群新燕学交飞,一群燕子在模仿着同伴的飞翔姿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夏景色和感受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初夏时节的美好景象,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全诗以“绿阴”为线索,将初夏的景色和心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注释:我就像一只不系之舟,在世间飘荡;到了落花时节,细雨刚刚停歇。我抱着书本,在江湖中梦游,流过江南的杜若洲。 赏析:这首诗以“野航”开篇,诗人以自己漂泊无定的身世为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感慨。接着,诗人以落花时节和细雨初收来描绘自己的心境,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寥。最后,诗人以“束书一枕江湖梦,流过江南杜若洲”来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对江湖的向往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译文】 大星无光月如水,紫烟辟寒天万里。 金吾木柝声不骄,火树星桥接空起。 恭承休假作上元,满目韶华帝城里。 团圞三五宵可怜,浅薄一分春奈尔。 胡床浩兴空昔年,秋色不似长安妍。 五凤楼前迎万乘,六鳌海上拥群仙。 欢游只厌春更短,欲挽空壶涵百川。 机中红雨催花落,天上青娥妒扇圆。 九衢罗绮人如蚁,五侯甲第黄金炬。 底用还乡作昼行,真堪穷汉经年煮。 别有工夫巧夺天,制成二八当窗女。 回纹晕采剪越绫
暑雨初开江阁空,水芳摇动楝花风。 新裁白苎明于雪,闲倚阑干送断鸿。 注释:暑雨刚刚降临,江边的亭子显得空旷而寂寥,水面上泛着微微的水光,楝树的花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好似在轻轻地歌唱。我裁剪了一块洁白的苎麻布,它洁白无瑕,犹如冬天里的雪花,令人赏心悦目。我静静地站在栏杆边,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思和惆怅,那断肠般的悲凉之情无法言表
【注释】 ①悠然亭:在濠梁之南,故址在今安徽合肥西南。②庄惠:指庄子和惠施,都是道家人物。③吾尚:我尚且。④忘言:指超脱言语,即“无言”。⑤俯仰:低头与抬头。⑥澄鲜:清澈新鲜。⑦月转汉:月亮转动到天空的中间。⑧泼刺:指风声。⑨封君:古代对君主的称呼。方叔是周宣王时的名臣,后成为诸侯的封君。⑩老气:形容年老体弱。薄:迫近。牛斗:二星宿名,这里比喻高大的树木。⑩范蠡:春秋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