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昌历
山居 气味谁相似,卑栖性所宜。 涧泉烹雀舌,石火煮蹲鸱。 趺坐临青磴,经行绕绿墀。 夜深浑不寐,犹自味新诗。 注释: 1. 山居:在山中居住。 2. 气味谁相似:形容山中的气息与自己平时闻到的香气相似,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3. 卑栖性所宜:指山居的生活适合自己低贱的身份,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4. 涧泉烹雀舌:涧水边的泉水如同烹煮雀舌(一种细嫩的茶)一般清澈甘甜。 5.
注释: 秋夜,与学生们一起在月光下背诵桂子月中落的句子。 长空,高远的天空 净无尘:没有一点尘埃 皎皎,明亮的月光 悬明月:悬挂在空中的明月 何处来钟声:从哪里传来的钟声 身心忽超绝:身体和心灵突然超越了世俗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作者与学生们在月光下共同诵读诗句,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和宁静。诗中的“长空净无尘,皎皎悬明月”描绘了天空的明亮和清澈,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宁
《秋光赠定光上人》 与君秋夜坐,圆月在东林。 不语清人骨,微言印我心。 镜花开一色,莲漏滴知音。 翻怪逃禅客,忘情兴转深。 注释: 秋光:秋天的月光。 赠:赠送,馈赠。 定光上人:即定光佛,唐代高僧,以禅宗名闻于世。 坐:坐禅,打坐修行。 清人:清静之人,指佛。 微言:微妙的言辞。 印:印记,记号。 镜花: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 开:开放。 莲漏:佛教计时器,用莲花形状,滴水计时。 知音
【注释】 秋夜偕诸生月下诵桂子月中落之句因以为韵:秋夜,即指秋天的夜晚。偕,同。诸生,学生;这里泛指朋友或同学们。诵,朗读;桂子月中落之句,用“桂子”来代指月亮。月中,指月宫;落,落下;之,助词;句,句子;因,就;以为韵,即以这两句诗为韵脚。空山人境寂,秋光转清霁:空山,空旷的山;境界,境界、范围;寂寞,寂静。空山人境寂,形容秋夜的山间非常安静。转,变化、转变;清霁,天气晴朗。秋光转清霁
秋夜偕诸生月下诵桂子月中落之句因以为韵 箕踞忘形骸,挥麈秋名理。 孰是意中人,相携二三子。 注释:箕踞:两腿交叉盘坐的样子;麾:指手执拂尘(麈)。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任黄州郡教授期间。全诗四句,前二句写在秋夜与门生、朋友聚会吟咏桂树的诗句,后二句写与友人共赏明月
月夜宿吴邦宪山馆怀念关内诸子 在寂静的山馆里,我听到一阵脚步声,好像有人走来。 这声音难道是人发出的? 皎洁的月光洒在峰顶,如同明灯;阵阵松涛似琴声悠扬。 醒来时知道夜已很深,醉酒后的墨迹也显得深奥而神秘。 我要告诉那些同住的人,他们应该与我有同样的感受。 注释: 1. 蛩:蟋蟀,常在夜晚鸣叫。 2. 客:指作者自己,因为身在异地。 3. 似:好像。 4. 烛:照明用。 5. 聊:稍微,姑且。
《山居》 幽居无一事,静者意常闲。 竹院何人到,柴门昼亦关。 蝉声深树里,秋色古松间。 坐待空林月,迢遥出远山。 注释: 1. 幽居无一事:在山中隐居无事可做。 2. 静者意常闲:心态平和的人总是感到心旷神怡。 3. 竹院何人到:竹林里的小院,是谁来过呢? 4. 柴门昼亦关:柴门白天也关上了。 5. 蝉声深树里:深树之中传来蝉鸣的声音。 6. 秋色古松间:秋天的景色映衬在古老的松树之间。 7.
独坐 竹院何人到,衡门只自过。 不才非主弃,善病累人多。 霜叶飘窗牖,寒蛩响薜萝。 不禁秋思迫,中夜发清歌。 注释: 1. 竹院何人到:院子里的竹子已经长得很茂盛了,不知道谁来到这里。 2. 衡门只自过:只能自己穿过这个衡门。 3. 不才非主弃:我不聪明,不是主人所抛弃的人。 4. 善病累人多:因为我经常生病,所以拖累了很多的人。 5. 霜叶飘窗牖:秋天的树叶已经飘落了,只剩下窗上的霜叶。
浮世光阴几百年,有人无计问青天。 开池本为留明月,只是双轮不住鞭。
世间何事最希奇,东畔红轮西夜垂。 何必鲁阳戈一指,直教寸刻不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