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惟讷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笔下,是一首边塞诗。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出榆关逢征兵使人作 榆关:古代边防要塞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山海关附近。这里指代的是北方边境。 征兵:军队征集新兵或征调物资的行动。 使人:使者,即传达消息的人。 作:创作,此处指诗歌的创作。 译文:从榆关出发,我碰到了招募新兵的消息,于是我写下了这首诗。 2. 闻道云中将,先秋戒铁衣 云中将
【赏析】 此为送别。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的离别情景,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首句“至都始见峻伯留宿廨舍识喜”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在京城(今河南开封),诗人终于见到好友严峻伯,并留宿官府官署。这是一次难得的相见,诗人感到十分高兴。 次句“可忆毗陵夜雪船”,回忆了昔日在毗陵(今江苏宜兴县)乘船观雪的景象。那时雪花飘落,江面上一片洁白,船在雪中行驶,犹如白茫茫的大地上驶过一列白色的列车
八月塞门开,单于猎雁回。 五原秋草尽,万骑羽书来。 注释: 1. 塞门:边塞的城门。 2. 单于:古代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尊称。 3. 雁回:指匈奴首领被打败的消息传回长安。 4. 五原:地名,今属内蒙古。 5. 秋草尽:指战争结束,草原上的秋草已经收割干净。 6. 万骑:形容军队数量众多。 7. 羽书:书信,这里指战报。 8. 秦陇:古地名,今陕西、甘肃一带。 9. 疆场:边境的战场。 10. 催
秋日同参伯邵公游凤凰山凤凰高阁俯晴空,万里蚕丛此路通。 远近川原秋色里,参差草树夕阳中。 注释:凤凰高阁俯视晴空,万里蚕丛(指蜀地)此路通途。 远近的山川原野都被秋天的色彩所覆盖,参差的草丛树木都沐浴在夕阳之中。 注释:尊前的舞袖翻飞如霜叶般晶莹,天外吹来的清笳声仿佛哽咽着要飞过塞鸿。 回首旧游已成梦境相隔遥远,只能独自叹息征人像飘荡的蓬草。 赏析
皋兰观兵 金城关外雪嵯峨,龙尾山前涌白波。 春风一夜流澌尽,汉使明朝欲渡河。 注释: 皋兰观兵:在皋兰山上观看军队演习。皋兰:即皋兰山,位于兰州市南。 金城关:指甘肃省金城县的金城关。关外:城外。 雪嵯峨:形容雪花纷纷扬扬,堆积得很高。 龙尾山:指兰州市附近的龙尾山。 涌白波:形容河水汹涌澎湃的样子。 春风一夜流澌尽:春风一吹,冰块融化殆尽。澌:冰融化后的水流。 汉使:汉朝使者。 渡河:渡过黄河
【注释】 毗陵:今江苏宜兴。万吴二明府:指作者在毗陵的两位朋友,即毗陵县尹万俟繤和县尉吴景高。俞汝成:作者的朋友。 次俞汝成韵:应和俞汝成所作的诗篇。 断肠:愁肠已断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渡口与万俟、吴景高分别时所写。前两句写送别时的景色和情态。首句写渡口云深树色苍茫,暗寓着别离时的凄凉;次句点出“寒雨”二字,写出了两人分手时的悲凉情景。后两句是说,不要提起过去的事
燕山落木雁来迟,远客南归未有期。 明月双悬江海泪,秋风一寄鹡鸰诗。 淹留贾谊才无敌,漂泊冯唐鬓欲丝。 最是昭王遗恨处,黄金台上草离离
湘君搴薜荔,魏帝采蘼芜。 盘龙连理带,翠凤合欢襦。 不能机上织,学作府中趋。 定知香十里,终然倾五都。
仙郎逸气横朝野,傲岸不落风尘下。 邴丹六百辄免官,王阳九折能还马。 羁心浪迹日悠悠,楚水吴山十度游。 秋风君度红骡碛,知我题诗白鹭洲
寒城雪尽晓氛氲,万树猿声不可闻。 东望梅花消息断,思君一寄陇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