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塞门开,单于猎雁回。
五原秋草尽,万骑羽书来。
秦陇疮痍后,疆场战伐催。
黄云迷处所,羌笛暮生哀。
八月塞门开,单于猎雁回。
五原秋草尽,万骑羽书来。
注释:
- 塞门:边塞的城门。
- 单于:古代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尊称。
- 雁回:指匈奴首领被打败的消息传回长安。
- 五原:地名,今属内蒙古。
- 秋草尽:指战争结束,草原上的秋草已经收割干净。
- 万骑:形容军队数量众多。
- 羽书:书信,这里指战报。
- 秦陇:古地名,今陕西、甘肃一带。
- 疆场:边境的战场。
- 催:催促。
- 黄云:指战争带来的烟尘。
- 羌笛:一种乐器,常用于哀怨的曲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写的一组诗,名为《闻警二首》。这组诗共四首,每首都以“八月”为开头,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战争带来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第一首:“八月塞门开,单于猎雁回。”这句诗描述了八月时边境的城门已经打开,匈奴的首领已经被打败,他们正在狩猎雁鸟返回。这里的“塞门”指的是边塞的城门,“单于”是古代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尊称。
第二首:“五原秋草尽,万骑羽书来。”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结束后,五原地区的秋草已经被收割干净,同时传来了万骑兵的战报。这句话中的“秋草尽”表示战争结束了,而“万骑”则形容了军队数量之多。
第三首:“秦陇疮痍后,疆场战伐催。”这句诗表达了战后的国家仍然遭受创伤,而疆场上的战争仍在继续催促着国家的发展。这里的“秦陇”指的是秦国和陇西地区,“伤痍”表示创伤和疲惫。
第四首:“黄云迷处所,羌笛暮生哀。”这句诗描绘了战争中的烟尘遮住了天空,同时传来了羌人的笛声,让人感到悲伤。这里的“黄云”指的是战争带来的烟尘,“暮生哀”则表达了夜晚时分人们的悲伤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