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云中将,先秋戒铁衣。
虎符千里至,龙骑五营归。
夜月明雕戟,山风曳画旗。
谁怜瀚海外,杂虏驻金微。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笔下,是一首边塞诗。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出榆关逢征兵使人作
榆关:古代边防要塞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山海关附近。这里指代的是北方边境。
征兵:军队征集新兵或征调物资的行动。
使人:使者,即传达消息的人。
作:创作,此处指诗歌的创作。
译文:从榆关出发,我碰到了招募新兵的消息,于是我写下了这首诗。
- 闻道云中将,先秋戒铁衣
云中将:唐朝在云州(今山西朔州市)设立的节度使府,由名将哥舒翰担任。
戒铁衣:准备出征前对士兵的装备进行检修。这里的“戒”有准备、检修的意思。
译文:听说哥舒将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他的军队已经在秋天开始检查和保养他们的盔甲和武器。
- 虎符千里至,龙骑五营归
虎符:古代帝王授予大臣的凭证,用来调动军队。
龙骑:指骑兵队伍。
五营: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每营大约500人。
译文:据说哥舒将军的部队已经完成了集结,他们的军队就像龙一样迅速抵达目的地。
- 夜月明雕戟,山风曳画旗
雕戟:装饰华丽的矛,常用于仪仗或军事仪式。
画旗:上面绘有图画的旗帜,这里指军旗。
译文:夜晚,明亮的月光下,士兵们的仪仗队手持雕花的长矛,飘扬着彩绘的军旗。
- 谁怜瀚海西,杂虏驻金微
瀚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的海洋。
杂虏:不同的敌人。这里是泛指北方的各种敌对势力。
金微:地名,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译文:谁能可怜那些生活在沙漠深处的异族,他们像野兽一样驻扎在边疆的金微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景象,展现了边塞将士们备战的情景。诗中的“虎符”、“龙骑”、“雕戟”、“画旗”等意象,都充满了浓厚的战争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域的描绘,也表现了诗人对边疆地区的熟悉和关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有战争的紧张气氛,又有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边塞诗。